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美国 >> 美国留学热点普通标题 >> 首批美国留学生的美好回忆

首批美国留学生的美好回忆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5-31

  见到李祝霞时,是农历己丑年正月初六的上午,阳光明媚,她正坐在北京家中阳台上的小茶几边修改论文。尽管尚在假期,她仍然抓紧时间工作,这是她多年留学做研究养成的良好习惯。

  1941年出生的李祝霞是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后复派留学生的第一批成员,当年12月26日,在中美建交前夕,她和经过严格考试的同伴一起赴美做访问学者。

  英语考了78分

  谈起当年选拔的情形,李祝霞记忆犹新。

  1978年8月,当时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所工作的李祝霞在江西庐山参加完学术会议后,顺便回浙江杭州老家探望父母和接8岁的儿子回京。待8月底回京时,单位的领导突然通知她参加9月份进行的英语选拔考试。后来经过在华盛顿乔治城大学的两个月左右的英语学习,李祝霞被安排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原子核理论研究小组进修,指导她的导师是G.E.Brown教授。

  平时,李祝霞学习非常刻苦,不论白天晚上还是休息日,不是在做研究就是去听一些相关的研究生课程和前沿讲座。到最后学习结束时,李祝霞已从刚来时的落后水平提高到能和同组人平等讨论、共同做研究的水平了。

  “其实我们这批人都是这样努力学习的,因为我们到了国外才发现,经历了‘文革’的停顿,国内的许多研究与国外差距实在是太大了,虽然没有具体的学习指标或是学位要求,但都有一种时间不够用的感觉,只有拼命地学才能把更多更新的知识带回国内,报效祖国。”李祝霞说。

  “当时学校的同事对我也非常好,特别是华侨华人学者,经常帮助我,我记得聂华桐教授(聂华苓的弟弟)还买了一本很厚的工具书送给我,别的同事也常借一些书给我。”李祝霞回国时,行李比出国时多了许多,其中有好几大箱是各种书籍材料。

  想家时就听国内广播

  由于出国匆忙,李祝霞把母亲接到北京,帮助同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所搞科研的丈夫照顾儿子。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说不挂念是不可能的。那时打电话很不方便,李祝霞和丈夫只好经常写信,“差不多一个礼拜一封信吧,那时我身边连儿子的照片都没有一张,想家人的时候就只好看看信。”李祝霞把对家的思念深深埋在了心底。

  李祝霞在石溪分校进修的时候,和杨振宁教授的妹妹杨振玉同住一套公寓,当时来往密切的还有谷超豪教授。他们有一个半导体收音机,逢年过节或是想家的时候,他们就聚在一起听来自中国的广播,“主要是听国内新闻,感觉还是蛮温馨的。”

  说起初出国的趣事,李祝霞还回忆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出国前,国家给每个人都做了几套衣服,大部分人都选择了红都制作的雪花呢黑大衣,认为这衣服穿着气派。结果在白宫参加完由卡特夫人亲自主持的招待会后,大家出门去衣帽间取衣服时全弄混了,回住地后,吸取教训,每人都在大衣的里子钉上名签。这件黑大衣,李祝霞至今仍保留在衣柜里

  如今,31年过去了,李祝霞回忆往事,不由感叹:“邓小平当年做出复派留学生的决定真是英明,从大的方面讲,促使中国科技水平的大幅提高,从小的方面,无数人的命运由此改变,其中就包括我。那次留学,为国家打开了一扇门,更为我的人生打开了一扇大门。”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