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美国 >> 美国海外生活 >> 身在美国你该这么做

身在美国你该这么做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6-03


一般人谈文化差异,其实谈的是「同中有异」的「异」的部分,是以一个整体的观点来谈文化的普遍倾向,并不去提在大文化之下的个别差异。许多对某一文化粗略的假设或前题,如:法国人浪漫、犹太人吝啬、美国人个人主义等等,或者深入的研究探讨资料,都有助于我们对一个文化的认识,当与不同文化的个别接触时,个别差异仍是不可忽视的。过度的以偏概全或刻板印象,有时也会使我们不能真正的了解别人。

其实人类文化的发展,受环境和人本身条件的限制,是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价值观、生活方式和历史背景的不同,不同社会的人对事情或生活的喜好、选择、符号的解释和行为表现便有差异。由于传播媒体的发达和交通工具的便利,现今完全不受其他文化影响的例子已很少,而在二十一世纪以「我们都是一个地球的居民」的意识高涨之际,各人种之间的接触和彼此的影响愈来愈深广。接触其他文化将成为「现代公民」的一种必要的经验,而适应文化差异也将成为现代公民的必要能力之一。来美国求学,尤其是到洛杉矶这样的国际大都会,有许多机会面对各类人种,是接触许多文化不可多得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二、文化震撼与调适

「文化震撼」(Culture Shock)主要是来自于两个不同文化差异而引起。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任何新环境。当你到达一个地方觉得很陌生、很困惑,不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么、应定位在哪里?应怎么表现才恰当等等,觉得很不舒服、很不自在时,就是"shock"。好像过去所有的经验在刹那间突然「短路」。很多时候,「文化震撼」会引起身体上的一些症状:如头痛、胃囗不好、睡眠失调或者心理上的焦虑、沮丧。

几乎每一个留学生都经验过文化震撼,只是有时当事人并不清楚知道自己正在经历或曾经有过。其实文化震撼并不是指突发一次即结束的 "shock" 的感觉,而是在一段时间内,密集式的有强有弱的震惊,仓惶和被冲击到的感觉。过去的文化背景和新文化差异愈大时,震撼的感觉会愈强且愈密集。文化震撼的开始到结束,其实就是一个适应新文化的过程。对留学生来说,它通常有四个阶段:

1.抵美初期:

这时候最急着学习、认识新环境、找寻住所、安排生活、选课和练习英文。整个人充满热情和自信,急着安顿下来,同时又想赶快尝试许多事情。当找房子不顺、碰到「奇怪的」室友、被教授指定去选一大堆英文课、开始尝到挫折的滋味时,想哭、想家、开始怀念熟悉的环境和人时,这就是生病了。生的是「思乡病」。这时把注意力集中在你喜欢的事物上,做你喜欢做的事,千万别孤立自己并保持忙碌、兴奋,焦虑和思乡的情绪很快就会平息下来。

2.蜜月期:

你开始慢慢习惯新的环境时,适应的「蜜月期」就开始了。在这阶段,常常会觉得美国好多地方都「好好!」或「比台湾好!」这时候学习动机非常强,语言进步很快,也想和人交往,快点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其实这时候对美国社会的接触还是很肤浅,各种认识或文化学习也止于表面或只是行为上的模仿,尚未深入。

3.震撼期:

随着你更深入的接触美国文化,蜜月期就快结束了,而震撼期接着开始。这个阶段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困惑和不舒服(包括生理和心理)。当身体不适应的症状开始出现时;当不知道该如何表现;当不知用什么标准(美国人?中国人?....)来衡量自己时;当笑话听不懂,还得要别人翻译解释时;当不会开车,要人接送时;会觉得挫折、困惑,而失控的感觉也往往会引起莫名其妙的愤怒。这时候想家的情绪又会再度高昂。觉得过去什么都好,加上孤单、寂寞、社会支持不够时,常容易感伤、情绪低潮。这时特别要注意身体健康,保持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你必须试着调整自己,度过文化震撼。以下建议或许有些帮助:

(1)保持你自己的观点:要记得许多外国学生都生存下来了;你也一样,有自己的长处、特色和能贡献的地方,你会渡过这个困难时期的。 (2)重新评估你的期望:常常问自己期望什么?合不合理?如果期望不太合理,自然失败、不快乐的可能性就大了。

(3)敞开胸怀并培养敏锐的观察力:试着去了解美国人的行为和隐含的价值观,并比较它和你的价值观的不同。避免用中国人的标准来衡量美国人的行为。

(4)不要退缩:埋在书堆 不是最好解决问题的方法,你必须去接触人、接触生活。许多志愿服务性、宗教性或学习团体,特别兴趣的团体活动中都有机会结交好朋友。

(5)加强英文:语言是沟通和了解美国文化的基础。多和老师同学或美国朋友接触,不了解的地方就请问他们。

(6)学会感谢,从正面来看事情。

(7)找寻帮助:当你长期觉得个人适应困难,应向朋友、老师、外及籍学生顾问或学校其它服务学生的单位寻求帮助,不要怕开囗。

4.恢复期:

逐渐适应环境后,你就慢慢从震撼中恢复正常。你开始知道如何处理周遭的人事,学习美国人的行为模式和以新的角度来看事情。这时你会发现你也更了解自己的文化。

学校的功课也开始「上路」了,自信也慢慢地恢复。你会感觉自己的能力增加了,在各种场合都比较自在,能正常的运作及面对挑战和问题。这时候文化震撼就算结束了 。

三、了解美国人

沟通能力是认识和适应另一个环境的基本要素。沟通的障碍,很容易引起挫折及退缩。

沟通的方式实际上包括二部份:语文的和非语文的。语文沟通包括语言和文字,非语文沟通则是指所有语言文字之外的讯息传递。譬如:行为动作、空间距离等等,而对人际和时间的知觉,甚至宇宙的看法都会影响人类语文或非语文的沟通行为。一个文化特有的沟通方式是与其背后隐含的文化价值息息相关的。要增进对新文化的适应和了解美国人,除要加强语文能力外,也要注意非语文的沟通讯息的学习。这个学习往往不是可以速成的。它须要有强烈的动机,开放的心胸和敏锐的观察力,来学习美国文化的含意,找出美国人的行为规范,才能比较准确的预测应对。

学习可以经由亲身经验也可以藉由他人经验的文字、图片等等资料。观察力则可以经由练习而增进,平时不妨多做以下练习:

1.观察人:观察周遭人的行为规则,如最适合、最舒服的「空间距离」。

2.观察「禁忌」:如什么事情可以问,什么事情不可问。在美国常常对问年龄、政治、宗教、职业、收入、从哪 来,甚至性别都很敏感。

3.观察「课室行为」:如何时可以发问?如何发问?老师如何反应?如何做好的口头报告?和教授谈话何时该结束?

心理学家余德慧提出二个美国文化的规则提供大家参考:

1.尊重、负责、注意隐私。

2.平等、讲理、人事分开和公私分明。

四、一般及社交礼仪

入境就要随俗,了解一些一般的美式生活礼仪是必要的,免得在各种场合里,做出不合宜的举动,使自己或对方尴尬。

1.一般礼仪:

一般而言,美国人在日常生活起居是大而化之,不讲俗套;和陌生人打打招呼,不见得便是想和你做朋友;一场愉快的交谈,不见得会变成知心莫逆,只有主动接触,以愉快的心情应对。以下是一些一般礼仪提供参考:

(1)常面带微笑,碰到认识的朋友时,主动的问候对方,别人问候你,也要反问候对方,表示关心。

(2)说话时语气诚恳、态度大方,当别人问候你时,回答尽量简洁。

(3)多赞美对方。眼睛要亮一点,当对方改变发型时,看人家的相片,有好的地方要尽量赞美;不好的,可用另一个角度来欣赏,如说「cute」。

(4)到别人家作客时,有机会就要「赞不绝囗」,如 homemade 点心很好吃时。

(5)要注意自己的仪容整洁:千万不要邋遢,身体或囗腔的异味、头皮屑等等都是令人很不愉快的。

(6)别忘了说「Excuse me」,「Please」和「Thank You」。

2.社交礼仪:

(1)介绍:一般原则为将卑介绍予尊,男介绍与女,幼介绍与长。介绍后握手须简短有力,美国人认为有力的握手代表诚恳坦率。不过对方倘若是女性时,可等女方先伸手,以免失礼。

(2)约会:男女交往在美国是比较开放,约会看电影吃饭也是非常普遍,和异性热络地交往并不算失礼。男女双方均可主动邀约,通常男性较主动。可以各自拆帐或一方请客。美国朋友倘若说:「Let’s go get a beer」或「Want a cup of coffee?」可别误会他要请客,这种情形通常是各自付费。如果应邀地点在餐厅,餐后可提议付小费,倘主人坚持不允,也可不必勉强。

约会有时并不具其他含意,也不表示必将成为特殊性的伴侣。所以,如果你想和某人见面谈谈或看个电影或一起吃个饭,以增进双方的友谊,共度一段愉悦的时光,尽可主动大方地去邀约。如果你不想赴对方约会或对方有令你不舒服的举动,可以客气但肯定的说「NO」,彼此尊重是基本的交往原则,也是权力。

(3)时间观念:约会应准时,如赴宴则最好迟到几分钟;如果早主人先到,反而失礼。若有紧急状况无法准时赴约,必须电话通知和解释,绝不可无疾而终,随意放人空等。

(4)赴宴:美国人会常说「随时来找我」,有些邀约是相当诚恳的,但拜访前仍应事先电话连系,确定时间,以免自己的「随时」而造成别人的不便。若接到正式的邀约,请柬上倘印有「R.S.V.P.」,去与不去必需电话通知。大型活动请柬通常印有 Regrets only,此时只有不参加时才须通知。若没有赴约把握不要轻意应允;若临时不克赴约,务请电话通知。有任何饮食禁忌可先告知。特殊的文化风俗和饮食禁忌可得谅解和尊重。如果应邀参加家庭聚会,可问主人需要什么礼物,即使主人婉谢,届时仍可带瓶酒或一束鲜花,或酌带一些具有中国风味的小礼物。除非事先言明,一般聚会活动以不带小孩参加为

宜,如果聚会性质为野餐烤肉,则大都可全家参加。宴后三四天内别忘记寄一张感谢卡或谢函给主人,若在主人家过夜通常感谢卡寄给女主人。

(5)餐桌礼节:

a.餐巾用来拭嘴,切忌用来擦手或餐具。

b.注意使用刀叉顺序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