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美国 >> 美国海外生活 >> 我在美国当外交官(1)

我在美国当外交官(1)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6-04


两位前驻美外交官,各编写了一本书,视角各有不同。曾任中国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馆商务领事的张海洋,原来曾经是记者,所以他所著的《我们必须了解的美国》里充斥着新闻敏感,笔触甚广,从经济、人文到政治均有涉猎。而曾在中国驻美国总领事馆工作的郑曦原则把目光投向历史,从《纽约时报》对中国的历史报道里编选出一部《帝国的回忆》,这本书一直列在三联畅销书的排行榜上。两位外交官,一位聚焦当下,一位聚焦历史,他们对美国的观察和了解饶有趣味,且听两位外交官之间的对话

对话人:

张海洋

郑曦原

黎宛冰 本报记者

我有天早上去坐公车,公车司机是个意大利人,长得很帅气,他制服上每颗金属纽扣和标牌都擦拭得闪闪发光。这位司机一边吹着口哨,一边掌握着方向盘,看见他从内心深处漾溢出来的那种幸福和满足的感觉,谁能否定他不是这条大街上最重要的人物呢?

记者:先谈谈在美国的外交官生活吧,可能老百姓对外交官生活比较好奇。

张海洋:我做商务的,这里面接触很多做生意的、招商引资的、招商考察的,另外还有老百姓比较关注的留学,这包括大人和小孩。实际上我的任期是到明年春天,我到美国是1998年年底,当时心情很复杂,第一感觉很激动,很高兴,但是因为当时我小孩刚刚四个月。外交政策有规定,第一不让带孩子,这是外交官,特别是年轻外交官说起来非常心酸的一个话题。因为孩子小,所以夫人没去,我一人去了。一人在那边待着,独立生活倒没问题,那时候我们住在使领馆外面,但是我住的那房子是一座公寓楼,一居室,厅很大,是建于70年代的木板楼,离旧金山市区开车半个小时。我们房子一月1100美金,租金也挺贵的。吃饭,中午在领事馆里吃,早晚饭自己解决,因为单身自己不愿意做饭,就经常出去吃,再加上应酬很多,西餐吃多了反胃,纽约中餐还不错,但是缺点味道。美国的中餐90%是广东菜,广东菜就是鲍鱼、鱼翅,这些东西说起来挺好听的,如果一年总吃那几样菜,到最后一点胃口都没有。我是山东人,一点儿都不吃辣椒,因为我喜欢吃葱和蒜,而我现在到了没有辣椒吃不下饭,现在不管到了什么餐馆,先来一盘辣椒,现在我们那儿的人都养成了这个习惯。

我先讲收入问题,我是800美元,我们的收入不能跟当地人比,他们全美户均36000美金,但是跟我以前在国内工作工资是没的比,以前我做记者,光岗位津贴2100元,基本工资1000多元,稿费2000多元,加起来也能拿到四五千块的样子,很轻松的。

郑曦原:张先生对中国外交官的收入计算不够准确。比如说他的800美金,按照美国人的概念,是净收入。通常说来,美国人收入的三分之一要交税,三分之一要养房、养车、买保险等,而外交官是不交税的,房和车也由政府提供,所以以美国社会的标准,张先生的收入为800美金,应该再乘以3,大概是月薪2400美金左右。当然乘了3以后也不算高,年薪也不到3万美金,属于中低收入水平。不过,政府对外交官收入水平低是很重视的,近年来已连续几次提高工资标准,对去艰苦地区工作的外交官还大幅度增加了地区津贴,这方面的工作一直在做。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外交官的收入要与美国白领比,同时也要与国内下岗工人比,外交官是政治性非常强的职业,不能不讲政治。

记者:我感觉外交官都过着上流的生活。

郑曦原:从外表上看是这样。使馆的公务用车都比较考究,奔驰车不少,这些一般的美国人也用不起。而且,通常我们穿的也是意大利西服,货真价实,只不过要等到商店打折时去买。

张海洋:我以前在国内收入高一点,我老婆在外企,我收入还可以,养成了不愿意受苦的习惯。所以我是全使馆第一个自费买手机的人。

我原来在报社,很多人想,在报社你这个人很一般,老在一个地方工作,也不会跳槽,工作收入也就那么多,自己心理也有压力,这是很多人的精神状态,特别在都市里面,我见到的很多年轻人都是这样,总想通过跳槽改变自己的生活。这种社会状况是社会转型期特定的一种状态。在美国,一个人挣3000美元,交完税、养车、养房,也剩不了多少钱,但是每个人都活得那么踏实,一辈子当个图书管理员一直到退休,他心情也很舒畅。

郑曦原:我有一个很感性的细节,就是有天早上去坐公车,公车司机是个意大利人,长得很帅气,高高大大的,脸上棱角分明,长长的头发系成马尾,梳得整整齐齐,脸上的胡须也剃得干干净净。他制服上每颗金属纽扣和标牌都擦拭得闪闪发光。从巴士宽敞明亮的前车窗望出去,看得到曼哈顿42街清晨的景象。这位司机一边吹着口哨,一边掌握着方向盘,那自豪的样子像一个跳探戈的小伙儿,看见他从内心深处漾溢出来的那种幸福和满足的感觉,谁能否定他不是这条大街上最重要的人物呢?

这种文化跟我们不大一样。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我们的社会是金字塔形的,只有极少数人高踞在顶端,而大多数人都被压在社会的下层。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很多人,特别是有了些知识以后,有了些自我意识以后,这些人会问:“为什么你在顶端,而我不能在顶端呢?”正可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因此,他会产生很强的要爬上去的欲望。用法国大革命的说法,这是第三等级的觉醒。但由于各种原因,这种欲望不可能一下子实现,因为社会结构本来就这样,这就搞得许多人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显得彷徨和焦虑。

美国文化取向多元化,给人的感觉是把压力分散掉了。虽然照我们看来是个微不足道的职位,或是个人微言轻的小角色,但他尽力去做好本职,并且确能对家庭、对社会承担一份责任,他为此找到人格的尊严,为此自豪,产生出强烈的公民意识,这是种很好的感觉。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