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加拿大 >> 加拿大海外生活 >> 在异国他乡交朋友

在异国他乡交朋友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6-08

  每个人留学去的人在迈出国门前都作了充足的准备,但有一点你考虑了吗,那就是在异国他乡如何交朋友。经常在新闻中看到:某某留学生交友不慎,遭到欺骗、坑害。也经常听到一些留学生家长反映孩子在国外孤苦伶仃,很难遇到知心朋友,心情郁闷等。所以,我们以此为话题,跟大家聊聊,并展示几个故事给读者朋友。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异国他乡,留学在外,交朋友就更是一个大问题了。不同的国度,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种族,在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初来乍到的留学生最迫切的需要是什么?温暖!希望能得到亲人般的呵护,希望能找到家一样的感觉,希望能找到一个无话不说的朋友…… 既然是异国他乡,就要交外国朋友,当然也有中国朋友。和同胞交朋友自不必说,关键是怎样和那些外国人交往,文化不同、种族不同、习俗不同……不管它有多少不同,还是要和外国人相处,和他们交往,和他们交朋友。很多的事实证明,外国人还是可以成为朋友的,有的也能成为很好的朋友。但是要记住,入乡随俗,要尊重人家的文化、风俗习惯。   还要记住,哪儿都有好人,哪儿都也有坏人。如果不慎交上坏人而不知,那是很可怕的! 下面让我们看几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曾经留学或正在留学的朋友。

  异乡遇见“中国迷”田子在马来西亚学习工作期间,有幸结识了一些当地朋友。在当地朋友的帮助下,他不仅对这个国家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在学习工作中也平添了不少便利。

  几年前,田子在马来西亚大学读书时,一位个子细高的男学生走过来自我介绍:“你好,我是高兴,很高兴认识你!”他居然讲中文!这让田子十分惊奇。一问,原来他是马来西亚大学中文系二年级的学生,叫比诺德•辛。由于本名就有“欢喜”的意思,因此他将中文名字取为“高兴”。平心而论,他的中文还略显生硬,但对一个从未去过中国的马来西亚人来说,已属难能可贵。一个地道的中国式自我介绍,一个亲切的中国名字,已经让田子很高兴成为这位“高兴”的朋友。

  和高兴交往时间长了,话题也越来越多,才发现他真是人如其名。每次见面,高兴微黑的脸庞上便浮现出灿烂的笑容。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高兴总是很乐观,也总是努力让别人和他一样都有个好心情。记得有一次告别时,他居然略带调皮地操着中文说:“哥,我颠儿了!”突然冒出如此地道的北京土话,真让田子感到吃惊。不过,高兴也有伤心的时候。一次,在看完中国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后,他伤心地说,影片中的场景多次让他想起穷苦的家乡父老,忍不住要落泪。

  高兴是个重情义的好学生。他来自马来西亚大北部比哈尔邦一个偏僻的农村,家里有好几个兄弟姐妹,家境不是很好。但天资聪颖的他从小学习刻苦,深得老师们的喜爱,因此考上大学时,村里的一位老师便主动提出愿意承担他的学费。一次,田子在高兴的宿舍发现,他恩师的照片被恭恭敬敬地放在桌上。高兴端详着照片中的老人说:“对于老师的恩情,我无以为报。只有努力把中文学好,让他老人家欣慰。”的确,高兴每天都在“天天向上”。他床边的整面墙上,擦了又写,写了又擦,全是密密麻麻用粉笔写的汉字和四字成语。   高兴虽年轻,但胸怀大志。一次在谈到中马关系时,高兴冷不丁冒出:“哥,你是我的榜样”,弄得田子颇有些不好意思。高兴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去中国留学,然后做一个常驻中国的记者。

  身处异国他乡,结识一位异国“中国迷”,不亚于“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一句中文的问候,一句地道的土话,让两个不同国度的人,成为了朋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拥有这样一位朋友,想必在异乡的生活会少几许孤单,多几分欢愉。

  美国:交热爱自己亲人的朋友留学美国的小欣,亲身感受了一把“文化差异”,积极的工作态度却在美国受到了孤立,好在最终是“拨开乌云见日出”。

  “2003年,我考入美国加州一所大学,母亲则随我一同来美国陪读。因为这里消费特别高,我只得边学习边打工。在美国加州的这几年,我对美国人的交友观有了特别感受。

  “在美国加州,无论是当官的还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交友时,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就是看你是不是一个孝顺的人,一个注重自己家庭和亲情的人。

  “有一次,我母亲生了病,打工时我心神不定,上司看到我这样的情形,问明缘由后,便骂我不通人情,命我马上回家,不能拖延,还问我用不用人帮忙,要不要车子。我赶紧回家,带母亲去医院看病。完事后,我便不敢停歇的打车回到了公司,我想用自己的努力工作来报答老板。可让我没想到的是,他们都对我这么快就回来,不照看母亲感到颇为不理解,认为我没有父母亲情,没有家庭观念,所以,从那以后,公司的同事和朋友们就慢慢地对我疏远了,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几乎处于一种孤立的地步。这让我不明其中的原因,心情也一落千丈。

  “但实际上,我很孝顺我的母亲。每天我上完课之后,打完工回来总是陪母亲做饭、吃饭,春天时和母亲在花园里种花种草。这种情形被在一起打工的朋友看到了,他对周围的人说我是一个很孝顺、很顾家的人,而且知道的人越来越多,许多朋友又都开始接近我,我的朋友越来越多了,工作、学习和生活摆脱了窘境。

  “在美国加州人们有这样一种心理:只有热爱自己亲人,热爱自己家庭的人才有可能热爱其它人,因为他们相信,热爱家庭表现出一种亲情和人性,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一名可交的朋友,一名值得信赖的朋友。”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衡量一个朋友是否值得交往的标准,有的认为那种大公无私,先工作后个人的朋友可以成为一辈子的朋友;有的认为要先学会爱自己的亲人,才能去爱别人,朋友这个词首先要给它融入人性的定义。在美国主流社会就是这样,如果你对别人说,你把家庭亲人放在自己生活的第一位,你会得到周围人的尊敬,大家都乐意和你交朋友。如果你对别人说,你把工作或者国家利益都放在家庭亲人之上,你就甭想交上朋友,美国人会认为你缺乏人性,不通人情。

  孤独健谈的日本房东   日本人给人的感觉总是内向、难以接近的,其实不完全是这样,有一些人比较开朗,喜欢交朋友。在日本留学打工的李兴就有一位和自己谈得来的朋友——他的房东宫泽老太太。

  李兴那时在东京边学习边打工,住的是公司的宿舍,宫泽老两口也是公司聘用的员工,他们都70多岁了,在这里干了十多年,负责宿舍的卫生和伙食。

  宫泽老头是个标准的日本男人,不苟言笑;老太太却是很热心,很健谈,说话时总是面带微笑、声音洪亮。刚到日本时李兴的日语并不好,但老太太能很耐心地听他说话,一来二去他们就熟悉起来了。

  一般聊天发生在晚饭时间。按照公司的规定,如果每天愿意花500日元,就可以在宿舍食堂吃晚饭。李兴和他的同事一般都会在那儿吃,老太太有钱赚,心情也好,当然喜欢和他们聊天。于是每天晚上她一听到宿舍有响动就主动跑过来,也不管他们听得懂听不懂,唠唠叨叨直到他们吃完。

  聊天的内容开始时很琐碎很实际,比如她会告诉李兴不要佩戴钥匙链,以免挤电车时发生危险;去某地的电车线路;今天会播放什么电视节目,这些都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后来李兴的日语表达能力增强了,话题变得越来越广泛,从个人琐事到日本社会的种种现象无所不包。李兴对日本历史、社会和文化抱着浓厚的兴趣,经常问这问那,老太太解答不了时她就帮他问老头儿,让李兴很感动。三年下来,他对日本的了解相当一部分受益于这位日本老人。

  宫泽老太太的好人缘也有打折扣的时候。记得来了日本3个月后的一天,一个中国同事和李兴聊天时突然说:“你知道日本的老两口为什么对你们那么好吗?不就是你们在他们那里吃饭吗?”

  随着李兴对日本的了解,发现当时同事的话只说对了一半儿。日本人吝啬是其一,孤独却是其二。虽然日本人很团结,但冷漠也是出了名的。老太太的儿女平时都很忙,很少看望他们,而抚养孙子的事情日本老人是很少做的,所以老太太的天伦之乐就少。加上年老色衰,孤僻的丈夫很少理她,让她倍感孤独。白天一天面对空荡荡的宿舍,她总盼着晚上和李兴聊两句。每当她滔滔不绝时,李兴都认真地倾听,甚至一言不发,她一聊就聊到快熄灯才不好意思地告别,让人既同情又好笑。有时说到中国人性格开朗,人与人比较亲密,老太太听得很神往,说将来一定去中国看看。

  来日本的第一个春节,李兴和同事们决定在宿舍吃顿饺子,还邀请了老太太。除夕下午大家在食堂剁馅、擀皮,热闹得很。老太太那天的兴致特别高,吵着学包饺子,李兴就手把手地教她。虽然她戴着老花镜,一点点儿地模仿,但包出的饺子还是怪模怪样的。不过经过大家言不由衷地夸奖,老太太特别地高兴,整个人像年轻了10多岁,她甚至孩子似的说当房东的十多年从来没这么高兴过。快到第二年春节时,她几次问李兴还吃不吃年夜饭,只是那年大部分人选择在外面过年,联欢没有开成,这让老太太很失望,过后她还经常提起那顿香喷喷的饺子。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