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美国 >> 美国海外生活 >> 问题孩子的庇护所--男孩镇

问题孩子的庇护所--男孩镇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6-09


  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男孩镇”,是声名远播、专为问题孩子设立的村镇式庇护所。这里的孩子都有着活生生的悲惨过去:破碎的家庭、疏于照顾、虐待、吸毒、酗酒、精神病和自杀未遂。每个孩子被法院或亲戚送来时都“充满愤怒”,执行董事华尔·彼得神父说:“但我们还给他们童年,教导他们一技之长,并且给他们爱。”

  在1917年,爱德华·佛拉纳根神父相信:“世界上没有坏孩子,只有坏环境、坏训练、坏榜样、坏思想。”于是,爱德华·佛拉纳根神父以90美元贷款,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租下一幢房屋,安置了最早的5位少年。后来他借了更多钱,买下0.65平方公里的“俯瞰农场”,于是无家可归的男孩蜂拥而至。城镇的运作及成长依靠的是信托基金、捐款,以及州政府机构和部分家长或监护人所提供的费用。

  第一批女孩在1979年住了进来。现在,这个仍称为“男孩镇”的地方有半数是女孩,至于它已经扩及全美的全国性组织分支则称作“男孩女孩镇”。目前,男孩镇容纳了500个孩子,一所中学、两座教堂、一座公园、一所邮局、一个警察局、一个消防局和一个球场,以及一个男孩背着另一个男孩的塑像。

  “别问他们过去的事。”我在感恩节前抵达时,彼得神父等人告诫道,“让他们只注意现在吧,注意学业、代理家庭和繁杂的规矩。”

  孩子们告诉我,在这儿,规矩确实就是规矩。做礼拜是强制的,行为良好也是如此。行为良好可赢得点数——可换取糖果或外出等特别待遇;而不良行为(从逃避日常工作到乱发脾气)意味着“丧失特别待遇”,或在休息室待一天以冷静下来。男孩头发必须剪短,不准约会,不准穿背心、不准穿牛仔裤。穿耳洞仅限于女孩,且一边不准超过两个洞……诸如此类。一个女孩告诉我,如果没有这些规定,“我们会忘了自己来这里的目的”。

  他们来这里的目的部分是接受长达数月至数年的治疗,包括过正常的家庭生活。每7名各种族的同性孩子编为一组,监护者是身兼父母职的教师,即一对长期居住此地的夫妇,他们不只扮演规定的执行者,也是支持者和行为楷模。早期的宿舍已经被69栋都铎式房屋所取代,姓氏招牌悬挂在路灯下:李尔家、卡尔家、琼斯家。

  我在一个安全的地方

  我才刚踏上琼斯家的门口,就受到5位少年礼貌地以握手相迎接——显然正在接受训练。“这样得到的回应让他们觉得很高兴,那么很快就会习惯成自然。”“父母教师”东尼·琼斯说,他和妻子西蒙一起照顾8位少年和他们自己的小儿子。曾经也是此地学生的东尼说:“男孩镇曾经救了我的命,所以我回来帮助下一代。”

  几条街外,史考特与崔西雅·卡尔照顾女孩们的屋子代表着男孩镇的另一半居民。有着甜美脸蛋的新鲜人艾希莉最先跟我交上朋友,她穿着袜子一个个房间乱窜,骄傲地指着家庭照片说:“这是我,这里也有我。”到了楼上,她和室友共用的房间很整齐(最近养成的习惯),几个月前的欢迎气球仍飘浮在及腰的高度。“我要把它保存到离开的时候。”她说。

  艾希莉的室友珍妮佛和双胞胎姐妹多恩活跃于镇上的唱诗班和旗队。“这些我都没有参加,”艾希莉说,“不过我以前很怕水,现在却会游泳。”以前很叛逆,而现在依旧吝于微笑,她梦想“等我长大些,和更能控制自己时”,可以有个安全的家庭、忠实的婚姻,也许有个孩子。

  不过现在艾希莉有“课题”要解决。她妈妈要来。她说:“我们正在努力把关系弄好一点。”在卡尔家的客厅,母女两人刚开始小心翼翼,接着妈妈拨开女儿额前的头发,赞美她态度的转变。她说:“去年圣诞节在家中,艾希莉躲在房间不出来。”用餐时,妈妈和女儿握着手,由艾希莉“为所有受伤害的人”祷告。卡尔家的女孩们今年要感恩什么?最多人说的是“父母教师”,第二是“我在一个安全的地方”。一个女孩说:“如果我不在这里,我可能已经死了。”

  彼得神父走进来。他今天会带着具感染力的笑声和赞美,光临每个家庭。史考特·卡尔说,他和崔西雅热爱这个工作、这个地方和这些孩子。“我们有机会保护她们一阵子。”崔西雅说。

  当然,也有紧张的时候。回到琼斯家,在狼吞虎咽完大餐、洗完盘子后,12岁的法兰克神情木然地取出火鸡许愿骨给东尼。“我希望可以回家。”法兰克宣布,眼睛谁也不瞧,然后折下较大块的骨头,面无笑容地走出房间。“我们不能也不尝试取代他们的家庭。”东尼稍后告诉我,“有时候他们就是想离开,这并不奇怪。”

  每天都有人在过感恩节

  不过这个镇上,每天都有些人像是在过感恩节:初来此地的孩子报到成为“市民”时,镇上就会举行节庆式的仪式。假期过后,我在自助餐厅加入8位打扮整齐、等着面对群众的新来者。穿着西装的约翰喃喃地说:“我不想留在这里,和真的家人在一起还比较好。”他左边的孩子说:“监狱都比这里好。”彼得神父起身向所有人致欢迎词,然后点名让孩子们说话。每个人站起来朗诵一段演练过的简短台词,诸如:我叫乔,来这里已经两个星期。现在最喜欢的是篮球场。不喜欢的是点数制度。我需要努力的是控制愤怒。等等。有人鼓掌。在这里所有人不再被贴上坏孩子、病人或囚犯的标签,都被平等地视为市民,并且都得遵守男孩镇的规定——对待他人如同兄弟姐妹、读书用功、游戏公平,和好好祷告。“你们现在已经是我们家庭的一分子。”彼得神父宣布。

  在这个过程中,约翰嘴上一直挂着疲倦的、似笑非笑的表情。我告诉他我的观察。“我觉得好多了,”他承认,“现在是真的了——我是一分子。”微笑终于得胜,“我不再是个局外人。”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