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法国“开放”的大学

法国“开放”的大学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6-09


  人们都说大学是知识殿堂、人文圣地,这表达了人们对大学所寄托的美好希望,以及对大学本身所蕴含的科学、人文精神的景仰之情。
  半年来,通过听课、听讲座、利用图书馆等的细心观察和体会,我对留学所在大学——法国佩皮尼昂大学所具有的“开放性”有了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
  这种开放性,首先表现在图书馆。入学伊始,校内的各种注册手续还未办下来,自然也没有借书证,但在国际教育学院亚洲部骆老师的帮助下,入校的第一天我参观了图书馆。进入图书馆才知道,这里只要不借书,无须任何证件就可以自由出入查阅资料。对此,我非常诧异,他们难道不怕因人满为患而导致公共图书资源不足?这种疑问使我开始去深入体会这所大学的“开放性”理念。
  对这所大学的“开放性”最深切的感受是在涉及各个学科领域、各种方法论的讲座中获得的。自从第一次到学校听讲座,我就惊奇地发现一个偌大的阶梯教室怎么坐着这么多头发花白的老人?这些老人向主讲老师提问题的力度和韧劲上一点都不比年轻人逊色。一次,我有了与邻座的老人闲聊的机会,我知道了他们并不是学校的老师,而是从城市四面八方赶来的“粉丝”。但他们又是怎么知道相关的讲座信息呢?原来,学校的讲座不仅仅在校园内部宣传,还往往与当地的政府机构共同主办,而这些机构为了丰富公民的文化生活、培养公民的文化情趣,通常会事先印制各种宣传单,在一些公共场所张贴、发放,通过这样的途径,社会上的广大民众就得以知晓校园内的各种学术活动了。
  而别开生面的“公开课”,则让我对大学的开放性更有一种耳目一新的认识。这是一堂在市中心一个以该城市著名历史人物命名的广场举行的公共法律课,它本是一次普通的授课过程,然而,由于在民众经常光顾的广场公开举行,它便成为了大学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的典型实例。在没有课桌、课椅,也没有粉笔、黑板、投影仪的公共广场上,两个主持老师轮流授课,三四十个学生除了前排席地而坐外,其他都是笔直地站着听课。二月的地中海边,雨点夹杂在强劲凛冽的寒风中不时袭来,然而教师讲解投入,学生聆听专注,还不时有学生向老师提问。路过“课堂”的行人则会驻足听讲或窃窃私语,有的甚至转身回家取来相机记录这一形式特殊的课堂。 (寄自法国)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