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中国留学生两次劝阻肇事者

中国留学生两次劝阻肇事者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6-11

  2月2日,剑桥中国留学生们在雪中等总理2月2日,老华侨为敲鼓迎总理做准备 报名听讲者靠电脑“抽签”,机会平等

  作为剑桥“鞋袭风波”的亲历者,在剑桥留学一年多的王宏伟曾经历一段特殊时刻:那名肇事者就坐在他身前侧,相距约半米;当前者在掷鞋前吹口哨时,他曾推过肇事者两次,还劝阻对方“不要制造噪音”。但让他深感遗憾的是:他没能完全阻止对方。

  近日来,国内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温总理在剑桥演讲,从容应对风波,彰显大国风度。2月4日,《北京青年报》较早报道了总理不惧干扰的演讲过程。《青年周末》越洋连线剑桥大学和中国留学生,得以了解温总理受爱戴的更多细节。2月10日,肇事者已在剑桥法院首次出庭受审。

  本报连线

  肇事者吹口哨时已遭劝阻两次

  在众多亲历剑桥“鞋袭风波”的中国留学生中,英国剑桥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副主席、剑桥工程系博士生王宏伟的经历大概算得上最特殊的一个。事发时,他恰好坐在肇事者身后。

  “如果你面对会场,那个人坐在音乐厅的左后方。他的后面有个高台,上面放了一些加座的椅子。我探下身去,能看清他。当他发出干扰总理讲话声音时,我曾经劝阻了他两次。”

  电话那头,王宏伟向《青年周末》记者清晰地道来当时的一幕。

  英国时间2月2日下午,温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具有500年历史的“瑞德讲坛”上,发表了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

  当演讲接近尾声时,温总理特意提起了同样是剑桥人的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

  这种距离感的拉近,让全场的剑桥师生沉浸于总理富有亲和力的话语中。这时,一个异样的声音却在场内响起。

  “那人吹出第一声口哨声时,我就觉得有些不对劲儿。可当时都没想那么多,还以为谁不小心发出响声。这时,我突然听见附近有人在嚷嚷。”

  于是,王宏伟循着声音,从高台探下身去,发现声音的制造者原来就在前边。

  “他是个欧洲白人。在他吹了那记长口哨后,他已经站起来了,很激动地对着讲坛大吼。我当时很气愤,觉得这是  很不礼貌的举动。我就俯下身去,用手推他的肩膀。跟他说:‘不要制造噪音’。他当时看上去很愤怒也很激动,就扭头看了我一眼。”

  王宏伟的劝阻并未让对方“收声”,于是,他向附近维持秩序的剑桥工作人员示意,希望安保人员能过来制止这名学生的冲动行为。

  “工作人员是站在过道里,他坐在最里面,靠墙。剑桥的工作人员处理这样的事情可能不是太有经验,而且当时谁也没预料到,会有那样的事发生。”

  随即,肇事者的情绪更为激动。

  从发布在英国某媒体网站上的视频来看,这名年轻男子一直在大声嚷嚷着。在他身后的高台上,有一只手伸了下来,推了他的肩膀一把。

  这一推,王宏伟说自己已经是第二次警告肇事者了。

  “我看安保人员还没过来,有点急,第二次我推得重了些,又跟他说‘你不要制造噪音’。”因为不希望在电视台转播的画面上出现现场动手的混乱效果,王宏伟还是坐了回去,这次他转过身去,想从后面多叫些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过来。

  正当他回头时,突然,他听见了重重的一声。

  “开始,我还以为是一声搏击声,可能是过道上的工作人员去制止他。”直到王宏伟转过身去,才知道对方居然扔出了一只鞋子。

  “我都怀疑,他不是当时脱下来再扔,而是早就脱好了,一下子就扔出去了。因为当时过道上的工作人员已经离他很近,手都快碰到他了。这事发生后,我真的很遗憾。如果之前我有所发觉的话,我一定会一直盯着他,不会转过身去,不会让他把鞋扔出去。”

  事后的一切,国内各大媒体均已报道。剑桥的工作人员迅速按住了肇事者,把他带出会场。

  现场的中外观众,都很气愤地喊了起来:“出去”、“可耻”。

  讲坛上的温总理十分镇定,冷静地说了一句:“老师们、同学们,这种卑鄙的伎俩,阻挡不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

  一时间,全场掌声雷动。据王宏伟的同学、就读于剑桥工程系的王亚超回忆,当时雷鸣般的掌声持续了将近1分钟。最后在总理的示意下,掌声才逐渐停止。

  总理右脚刚迈入,掌声就淹没会场

  其实,全场听众对总理的尊重,早在演讲开始前,已用雷鸣般的掌声表示过。

  当时,演讲即将开始,在座的不少中国学生早已心潮澎湃。

  3时15分,温总理的身影准时出现在会场。

  “我坐的位置在全场后排,斜对着总理进来的一个门。我早就把摄像机调好了,一直对着门口。总理的右脚刚一迈进门口,整个现场已经被掌声淹没了。”王宏伟说起那一刻,语气有些激动。

  在全场起立欢迎的热烈气氛中,温总理迈着稳健的步子,走上讲坛,他向听众们欠身鞠躬,说道:“在此,我向校长、老师鞠躬,不是礼貌,而是对知识和老师的尊重。”

  这一句话,让现场更是掌声雷动。

  王宏伟用了“震撼”来形容彼时心情。当温总理开始题为《以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时,王宏伟和同学们已经“深深陶醉”于总理真诚的话语中。

  可出乎现场所有人意料的是,在一片和谐热烈的气氛中,却已有人发出不和谐的声音。

  “当时那一幕,我可能要比其他中国学生印象更深刻些。因为那时,我刚好坐在那个肇事者的上方。如果你现在人在音乐厅面朝会场,那个人坐在会场左后方。在他后面,有个高台,台上加了一些加座的椅子。我的加座刚好在他左上方,探下身就能看见他,他就好像站在我身边一样。”

  王宏伟为了向记者说明他和肇事者的位置距离,还特意在电邮中发来了一段英国某媒体网站上的视频。从这段视频来看,肇事学生的座位后,确实有一个土黄色的高台。而在另一段看似为在场听众自拍的网络视频上,能看到高台后有听众坐着。

  剑桥2000多人“抢”听总理演讲

  早从1月中旬起,温总理要来的消息就让王宏伟心生期待。

  “大概是1月15日或16日吧。当时,我正在实验室里工作,因为每天要处理大批邮件。突然,我看到了一份来自剑桥校方国际处的通知,说可以报名听总理演讲,我很激动。这封通知信会发给学校的不同社团。”

  电话那头,王宏伟向《青年周末》记者回忆起当时一幕。

  其实,早在去年圣诞节时,身为剑桥中国学联副主席的王宏伟当时已隐约获知总理要来的消息。“我们在组织社团的其他活动时,会跟校方有联络,当时有听说,但消息并不确定。”

  于是,收到通知信,王宏伟和其他剑桥中国学联的负责人立刻着手通知更多的中国学生。

  “我们把信转发给在学联注册的同学。据我所知,大家得到消息后,有报名资格的中国留学生都报名了。这次听总理演讲的机会,剑桥只是开放给本校的师生、教职工及校友。后来,我碰到一些已经离开剑桥的校友,听说他们也都在网上报名了。其实,当时报名情况特踊跃,不光剑桥的人想去听。最初报名时,还有在伦敦的同学咨询过我。” 王宏伟回忆道。

  事后,记者给剑桥大学打去采访电话,一位名叫提姆?霍特(Tim Holt)的新闻发言人解释了当时的报名筛选过程。他说:“当时大约有2000多人报名,已经远远超过了音乐厅的容纳量。我们只能通过电脑程序,对这些申请者进行随机抽号。应该说,每个学生都有平等机会。”

  最后,能幸运地获得总理演讲“入场券”的师生,总计约500名。

  于是,在英国时间2月2日中午11:50,王宏伟早早地就到达会场外。演讲的预定时间是下午3时,王宏伟和剑桥中国学联的几个组织者则早到了3个小时,开始准备起中英国旗和红色条幅。早在获知总理要来的消息时,他们已联系了许多中国留学生和当地华侨举行对总理的欢迎仪式。当时虽值中午,室外温度仅有零下四五度,白雪飘飞,寒风凛冽。同学们却依然热情高涨。

  “当时可能来了三四百名中国学生,很出乎我们意料,原以为能来200人吧。大概下午1点左右,很多同学都陆续过来了。当时条件很艰苦,外面确实很冷。中国学生还带来了一些外国朋友,大概有十几二十人吧。”

  而最让王宏伟感动的,却是没有机会听总理演讲、却依然自发前来欢迎总理的老华侨们。

  “他们来自剑桥附近的华人社区,大约有七八人,有些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因为不是剑桥的学生、职员或校友,所以很遗憾,他们不能进入讲堂听演讲。但在当时那种积雪、路很难走的情况下,他们来回开车两趟,运来了鼓和舞狮用的道具。因为车只能停在很远的地方,道具还得抬过来。我记得,光那一只鼓,就很重,直径将近1米,至少两个人才抬得过来。”

  过安检时,相机被“特别”检查

  迎接了总理后,演讲快开始了。王宏伟匆匆走向演讲地点——剑桥音乐厅门口。

  “进去的每个人都要接受安检,当时我还觉得蛮严格。”这种严格在王宏伟看来,是英国剑桥大学对中国国家领导人应有的接待规格。

  “门口一共有两批负责安检的人。一批人手里拿着类似传感器的检查仪器,查看你身上是否携带有金属类物品。因为有不少学生带了相机或摄像机过去,另一批人在检查你携带的相机是否是真的相机。当时,工作人员会要求携带相机的人打开相机,检查下相关画面,确定没有问题后,就会放行。”

  轮到王宏伟时,工作人员要求他脱掉外面的羽绒服,检查了他西服的口袋。“其实整个过程还是比较快,就对我的检查而言,他们大概用了40秒钟。”

  等王宏伟进入音乐厅内后,他眼前是气氛热烈的一幕。

  “因为要参加外场的组织工作,我进去时已经晚了,只能坐在后排的加座上。人真得很多,大约有几十个加座。”

  在后来中国网民能看到的现场视频和图片中,阶梯式的会场中,落座的大多是中国学生,甚至有网民开玩笑说:中国留学生多热情,一看总理来了,赶紧去“抢票包场”。

  对于这一点,王宏伟解释说:“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因为中国学生为了参加外场的欢迎仪式,去得早。会场刚开始放人时,他们就进去了,相对集中地坐在中间区域的位置上。而外国学生还是按正常听讲座的时间到达,坐的位置相对靠边儿。包括扔鞋的那个人,他也是坐在很边上的位置。”

  当《青年周末》记者向剑桥新闻处询问相关情况时,提姆?霍特说:“在礼堂中,中国师生的人数大概占到一半左右。毕竟,剑桥是个世界性的大学,当时在座的有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老师和教职工,他们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

  肇事者未被“人肉搜索”

  事件发生后,剑桥的师生都表示颇为气愤。

  记者给剑桥新闻处打去电话时,对方说:“剑桥对此深感歉意,校长理查森已经写了道歉信。目前,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女士已转达了温家宝总理的意见,温总理表示:对青年学生还是以教育为主,希望校方给他继续学习的机会。所以现在这样一个时刻,剑桥不便再就此事发表言论。”

  国内曾有媒体报道,中国留学生一度展开“人肉搜索”,查找肇事者的身份。

  王宏伟否认了这种说法:“‘人肉搜索’谈不上吧,大家有通过电邮聊这事,也有上网看,想知道是否是身边的同学。因为这个人2月10日就要在剑桥郡法院受审,到时他的身份肯定会曝光。现在也差不多有些说法了。”

  在记者采访王宏伟的一天后,2月7日《英国电讯报》披露了这名肇事学生的身份。

  据悉,他叫马丁·杨克,是一名德国留学生,就读于剑桥病理学系,主要对极易引发疾病的糖尿病、多发性硬化和关节炎等进行遗传学研究。据该报道称,马丁入校已经多年,日常还承担指导本科生的任务,并常常主持午间研讨会,给人的印象是“勤奋且安静的”。报道还称,马丁因身份被曝光“很沮丧”,当周已暂时逃离了达尔文学院的宿舍,躲了起来。

  新闻背景

  “鞋袭风波”始末

  英国时间2月2日下午3时,温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演讲。在演讲接近尾声时,有一名坐在后排的外国男子突然吹口哨,发出不和谐的声音,竟还趁保安不备,扔出一只鞋子。

  现场的观众都很愤怒,喊着“出去”、“可耻”。这时,温总理十分镇定,冷静地说:“老师们、同学们,这种卑鄙的伎俩,阻挡不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全场掌声雷动。这名男子随即被英国警方逮捕,并被警方以违反公共治安罪对他提起控告。

  据英国媒体报道,掷鞋者的身份已被确认。此人是英国剑桥大学病理学系高年级研究生、27岁的德国人马丁·杨克。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