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在日本的新生代华人生存调查

在日本的新生代华人生存调查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6-12

  在山下清海看来,在日华人可以分为四代。第一代截止到二战前。明治维新后,一批中国人以横滨、神户等为中心居住下来,这是初期“老华侨”时代。

  第二代则从二战结束后到中日邦交正常化。山下清海解释说,在战后的日本华人社会,台湾人客观上具有优势,他们从日本统治时代就开始学习日语,容易融入日本社会。与他们相比,广东人则多居住在有中华街的地方。

  第三代从1972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伴随着中日邦交正常化,一批优秀中国留学生来到日本。这个时期中国留学生中,现在有很多活跃在日本的学界、传媒界和经济界。

  第四代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直持续到现在,尤其是通过获取“研修生签证”到日语学校学习日语的中国研修生人数猛增。

  他们不再洗盘子,不再送外卖、不再结结巴巴拼出那些文字,不再在歌舞伎町发小广告,相反,他们日语流利,技能超强,已然开始融入日本社会,他们是在日中国新华人。

  5月的傍晚,东京丰岛区JR池袋车站北口,人流如织。

  然而,在鼎沸的人声中侧耳倾听,扑面而来的居然是熟悉的中国方言:东北话,上海话,客家话,广东话……再深吸一口气,会发觉空气中都充满了地道的中国菜味道。

  尽管这里没有中国传统的牌楼,也看不到传统中华街里色彩丰富的艳丽招牌,但这里聚集了约100家为华人服务的网吧、书店、旅行社和卡拉OK店等设施——这就是“池袋华人街”。

  自从研究在日华人变迁的筑波大学教授山下清海于2003年在《地理》杂志上撰文介绍这条街道后,“池袋华人街”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而这条街道的兴盛也标志着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在日新华人——浮出水面。

  呈现代际分化

  在山下清海看来,所谓在日新华人,就是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后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以留学或就业等形式来到日本并长期居留的中国人。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日语学校上学的年轻福建人和上海人开始集中到打工方便、住宿便宜的池袋附近。这里的中国物产店不仅为华人提供生活上的便利,还出租中国电视剧录像带,逐渐成为华人的信息集散地。现在池袋已成为新华人的信息发源地,十多份中文免费报纸都出自这里。”山下清海告诉记者,不像其他中国街已经日本化,池袋是日本最地道的中国街,保留着很多原汁原味的东西。

  从上世纪80年代起,陆续出现的新华侨经营的食堂和商店,引起了山下清海的好奇心,他长期观察后发现在日华人呈现着明显的代际分化。按照山下清海的研究,从明治维新后至今在日华人可以分为四代,而最令山下清海关注的是第四代华人,即在日新华人。现在他们的年龄大部分集中在三四十岁,正值年富力强。许多人都是在日本留学,然后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后留在日本,其中不乏高素质的人才。在职业上,新华人们也摆脱了传统中国人到海外只从事餐饮、服务等行业,更多地参与到教育、科技、文化、商业等领域。

  不过,山下清海也指出:“为了继续在日本的高开支生活,有个别在日华人开始犯罪。由于他们经常被日本电视或报纸报道,导致在日中国人的形象被连累跌落。这非常遗憾,却也是事实。”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