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移民服务首页 >> 移民美国 >> 美国关于美国(二级菜单关于美国) >> 对我国金融和期货工作的启示

对我国金融和期货工作的启示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6-17

近一年来,以美国次级债危机为先导,刮起了一场国际性的金融危机风潮,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一定程度波及到我国。目前金融危机成为全球关注焦点,但也在某些方面引起了国内思想认识上的混乱。特别是少数人简单地把美国金融危机与金融创新、金融衍生联系起来,这对处于新兴阶段而急需创新发展的我国期货市场来说,容易形成认识误区和政策误导。所以,我们必须以冷静的心态和科学的思维,认真分析研究此次金融危机,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使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观察与逻辑思考

1、这次的国际金融危机或称美国金融危机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最直观的现象就是美国的贝尔斯登、美国“两房”、美林、雷曼兄弟、AIG(美国国际集团)等大型金融机构相继陷入资金链断裂危机,而被政府接管,或被收购,或宣布破产保护。在此基础上引发了以华尔街为中心的金融恐慌;进而导致全球性信心动摇、金融恐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金融恐慌导致的信用收缩,也开始使欧洲少数金融机构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金融吃紧。期间,在美国联邦政府斥资7000亿美元开展救援金融机构之后不久,欧共体国家也宣布斥资万亿欧元帮助本区域金融机构度过危机。但是,在各方面认识混乱和市场处于信心下降进行式的时候,这种空前的大救援不仅没有提振市场人气,反而进一步加剧了恐慌心理,因此,金融市场危机状况日甚。受其影响,从2008年10月开始,持续多年的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牛市急转直下,价格狂跌不止。以至于外国人称现在的国际金融界是“哀鸿遍野”!

与此同时,连经济处于上升阶段的中国股市也没能幸免,中国股市在前期已跌去大半的情况下,继续了跌势。针对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我国媒体给予了出奇的关注,各种议论铺天盖地而来,加上七嘴八舌、纷纷扬扬,结果造成了国内种种恐慌心理,一时间对我国经济的悲观情绪甚嚣尘上。

2、危机的核心在美国。我们之所以叫这次危机为美国金融危机,想说的是:第一,危机的策源地和重灾区是美国,是美国人一手导演或制造的。第二,危机的祸根也来自美国而非世界其他国家。第三,其他国家的所谓危机,一是在华尔街金融高手们特殊的“金融安排”下,自觉和不自觉地在为美国分担着危机;二是被美国人的渲染导致的信心丧失加剧了自身的危机。第四,这次危机尽管带来了全球性恐慌,但是,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在发生着危机,特别像中国等部分发展中国家并不存在发生金融危机的理由,即使我们的股市发生了大幅度下跌,一方面存在非理性下跌因素,另一方面本质上与美国金融危机无关。因此,对于美国金融危机,大可不必自寻烦。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如果各国不能正确对待美国金融危机,那么,依美国现有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很可能会真的变成全球性危机。因为所谓金融危机,当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其实主要演变成了信心危机。至于目前的全球性恐慌和危机,也许正是美国主导国际金融市场规则和主控国际金融市场的结果。美国从主导规则开始,一直到主导结果,甚至主导着世界的危机。所以,我们应该对美国金融危机保持一份冷静,不要盲目跟风,也没必要自毁信心。

3、对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要分层次梳理和辨析。近一个时期以来,国内媒体一反常态地把焦点对准了美国金融危机。且不论这个态势本身怎样,我们至少感觉到纷纷扬扬、五花八门的分析评说不仅把人们的视野吸引到美国的危机上去了,还由于造成了认识上的混乱,容易影响我们自己“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战略安排。其实,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危机不可怕,某种意义上讲,它只是一种震幅过大、代价过大的经济调整而已。当前的危机无论是美国的还是全球的,其本身仍然不可怕,由于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调节机制和经济积淀,我们有理由相信会逐渐得到有效控制的;可以预言,经过此次危机的调整,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又会以新的格局出现。因此,可怕的是我们自己不能在外部环境变故面前保持冷静,动摇“战略机遇期”思维,自乱阵脚,心猿意马,影响又好又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可怕的是我们不能从中看到危机后的世界经济新格局,错失发展良机。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学会超脱一点,用全球化的战略思维看待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当前要格外注意舆论力度和导向,也很有必要冷静分析这次危机的原因等,在取得有益借鉴的同时,变危机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更加自觉地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

关于美国金融危机(或叫次级债危机)的原因,现有的论述基本上都说到了。但是,各家的出发点不同,议论焦点也不同。梳理一下看,也没那么复杂。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不能就金融谈金融。教科书里都讲过,金融乃是对经济的综合反映,金融出大问题往往是各种经济矛盾积累的结果。尽管美国人对此次危机原因的阐述也不一样:社会上说是金融机构玩弄金融工具衍生的结果,金融机构说是政府监管的责任,或者说是购房人不守信用,政府则认为是金融机构放松风险管理等,但是,我们要立足于经济和政治的角度,历史地辨证地看待。

怎样立足于经济的角度?我看就是采取解剖麻雀的办法,逐层解剖。抽象地看,这次危机实质上就是两条直接原因:一是资金链断了,二是市场信心没有了,主要是前者。而资金链断裂的直接原因是银行超信用发放购房贷款,购房人恶意贷款,或还不上贷款后弃房,加之利率上调等原因,造成房价下跌,银行收回的是不值得钱的房子;进而使以房贷债权为资产所发行的抵押证券(证券化)贬值,购买这种抵押证券的机构或投资者的资产因此缩水,最终影响进一步取得贷款的能力或现金流。这是个什么性质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美国贷款机构丢弃了贷款的基本原则:无视信用标准,把钱贷给了无偿还能力的人。

问题是,这个问题作为少量的个案并不可怕。只要按照金融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管理,是不会酿成危机和连锁危机的。但问题恰恰在于美国的金融机构整体放弃了信用和风险控制这个基本法则。金融业本来就这么两个基本法则,却偏偏被美国金融机构在房贷业务上完全丢弃了。这怎么能不出问题呢?

造成美国金融业大面积地丢弃上述基本原则并使危机得以大范围蔓延,是多个原因交织作用的结果。一是美国货币当局早期采取了过度放松的购房信贷政策,至于其原因,有说是为了医治2000年的网络泡沫,有说是为了解决低收入人的住房问题。低利率时期的房屋价格在投机因素作用下不断上涨,造成了房贷债权虚假信用,进一步助长了银行的房贷心理,调动了其他金融机构介入次级债市场的积极性。二是美国金融机构在放弃信用和风控原则的前提下,无视房价上升支撑下的次级债券信用的虚拟性,把缺乏信用支撑的垃圾资产进一步打包成新的金融资产再出售(即证券化),甚至把它视为优良资产,按照这个模式使不良信用被无限地复制,此举是危机隐患扩大化的重要根源。据说2000--2006年间美国次级债规模年均增长30%,达到了13000亿美元。三是在这个过程中,就连一向以公正自诩的美国评级机构也昧着良心帮助忽悠国际社会投资者,使不良资产的出售有了欺骗性。四是美国的监管者放松了金融管制,致使非商业银行性质的金融机构甚至连锁商业机构都能搞房贷,混业经营过度泛滥,严重违背了风险隔离原则,大量金融机构在依靠企业短板实现利润增长方面乐此不疲,这是危机能积累到这么严重程度的重要原因。正因如此,危机中大量倒闭的不是商业银行而是投行等机构。五是建立在沙滩上的积木越垒越高的时候,美国的各监管当局缺乏有效的协调监管,使危机隐患不能被及时制止。六是货币当局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出台紧缩政策,没有充分注意到对岌岌可危的积木大厦的负面影响,联邦基准利率由1.25%快速提高到5.25%,因此,造成许多房贷人还不上贷款,也使持有大量次级债组合的投资者资产严重缩水,危机由此发生。第七点,就是支撑上述种种失当行为的过度储蓄和透支消费,以及其他结构性经济问题的积累。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