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移民服务首页 >> 移民加拿大 >> 加拿大实用信息 >> 要啥有啥南北杂货解乡愁

要啥有啥南北杂货解乡愁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6-18

    “民以食为天。”对于自古崇尚美食的华人而言,即使移民海外落地生根,虽说入乡随俗,但在衣食住行中,惟有“食”最难随俗。放眼世界,只要有华人聚居处,华人超市、中餐馆遍地开花,为华人提供南北口味的多种选择。华人超市的兴衰与发展,可说是华人移民史的写照及缩影。

  中国民谚“开门七件事”,指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人们日常生活所需。在美加各大城市应运而生的华人超市,为来自两岸四地及东南亚各国的华人移民,供应许多充满家乡风味的食物,不但满足了华人移民的口腹之欲,也弥补了他们离乡背井的思乡之愁。

  北美华人真有口福!美加大部分华人超市都标榜“货色鲜、品种齐、价格低”。在这些超市,可以买得到台湾的牛肉干、义美火锅料、小刘香瓜子、浙江冬笋、湖南酱菜、四川豆瓣酱、苏杭各式小吃、天津麻花及北京蜜饯等地方零食名产。

  华人超市货品包罗万象,产地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日本、越南、韩国、菲律宾、泰国及印度等十多个东南亚国家,供应的货品从南北杂货、中西食品、点心小吃、膏丸散丹、家庭用品、蔬菜水果、烧腊、冷冻食品、肉类、饼干糖果、饮料、调味品及各式休闲零食到鲍参翅肚、生猛海鲜等,应有尽有。

  走进美加各大城市的华人超市,令身处异国他乡的华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随处可见这边货架上放着天津麻花卷、台湾大溪豆干、新东阳牛肉干、义美饼干、森永糖果、郭元益饼家、台糖产品、恭城柿饼、元本山海苔、蜜饯、花生糖、瓜子、杏仁、焙烤鱿鱼丝、莲花豆等,品种繁多的零嘴,沾满了游子思乡的垂涎。

  再看那边的货架,堆满各种品牌的面筋、豆腐乳、黑醋、麻油、冰糖、香菇、海带、干鱿鱼、酱油、工研醋、梅干菜等;再来是粉皮、米粉、冬粉、面条、糯米、各式泡面等,包括味王、康师傅、统一及日清公司出产、深受香港人喜爱的出前一丁方便面及中华生面、山东拉面、兰州拉面等,饮品有仙草蜜饮料、杨协成豆奶、香港维他奶、桂花酸梅汤、悦氏饮品及泰山饮品等,多不胜数。这些琳琅满目的货品,化解了海外游子的浓浓乡愁。

  时移势易 温州帮异军突起

  美加地区的华人移民,早期若是思乡情切,只能往纽约、旧金山、温哥华等中国城寻慰藉。各种南北口味的中餐馆,或来自遥远“唐山”的南北杂货,多少能为游子解乡愁。

  80年代以前,华人社区的东方食品店,以家庭式经营的杂货店及小型蔬果市场为主。随着大陆移民大量涌入,人口结构起了根本性变化,以温州人、福州人为主体的大型超市进军华人社区,消费者趋之若鹜,旧式超市逐渐式微。

  以近年欣欣向荣的美国纽约法拉盛来说,80年代商店寥寥无几,人口结构以西方人为主,仅有少数亚裔。当时法拉盛的华人移民大多来自台湾,故无论商店或超市的商品均以迎合台湾人口味为主,兼营广东人嗜食的粤式食品如腊味及鲍翅蔘茸等海味干货及进补药材。

  80年代中期,法拉盛陆续出现德兴超市、德隆超市、大直食品等,主要集中在罗斯福大道与王子街之间的地段。其中德兴、德隆以肉食海鲜蔬果为主,大直食品则属于台湾式的杂货店。这些食品杂货店基本可以满足华人新移民日常生活饮食所需。

  来自不同居住地的华人,在食品采购方面,有着浓厚的地域印记。例如金山超市和香港超市早期被笼统地分为走“台湾路线”及“香港路线”。以零食作例子,过去金山食品店内出售的许多食物,大多来自台湾。香港人在选择商品时,更习惯选择香港老牌子的食物,所以香港超市的顾客大多是操粤语的香港人或者大陆人。时移势易,现在无论在金山食品还是香港超市,货品早已超越国界和地域。

  随着90年代大批大陆移民在北美落地生根。以亚洲食品杂货为主的华人超市如雨后春笋般在北美大地涌现,华人从此免去长途跋涉、舟车劳顿采购之苦。

  以纽约法拉盛来说,最初以上海及北方人(泛指讲普通话者)为主,台湾新移民渐渐变为少数,超级市场的商品结构与销售货品,亦随着人口结构而调整,逐渐增加大陆出产的食品。这时福星超市、中央超市、瓯江超市、德宝超市陆续开业。1997年以香港移民为主体的香港超市进军法拉盛,华人超市由港台业者平分秋色。

  踏入千禧年,随着华人移民不断涌入,移民生态结构改变,在夹缝中生存的旧式超市,腹背受敌,承受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逐渐被异军突起的“温州军团”、“福建军团”开设的大型超市取代。坚持到最后的德宝超市,最近也画下结束营业的休止符。至此,华人超市进入重新洗牌的“战国时代”,由来自两岸三地的移民三分天下。

  五花八门 南北杂货展特色

  华人除了平日采购南北杂货外,逢年过节免不了要买应节食品,如端午节吃粽、中秋节尝月饼、春节置年货、元宵节煮汤圆等。每年元旦过后,华人超市便陆续设置年货专架,推出应节商品,除了各种“送礼自用两相宜”的糖果礼盒及各式瓜果糕饼外,年糕、腊味、浙江冬笋等食品和春联、富贵竹及福建漳州水仙花头等装饰品,更不能缺席。

  除了传统的年节食品,不少华人超市也增添新品种,如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新式应景糕饼,包括苏州特有的黄松糕、条豆糕、薄荷口味的方糕、糯米做的青团子、宁波水磨年糕,以及无须蒸煮的云片糕等,此外还有各种口味的汤圆,为华人移民提供家乡风味的选择。

  由森美进口公司及世界日报读者服务部主办、长荣航空特别赞助的第五届“南北杂货展”,日前在法拉盛喜来登饭店举行,吸引50家知名南北杂货生产商、代理商参与。这些涵盖面广泛的参展厂家,呈现了各地商品特色,从中亦可一窥北美华人多么有口福。

  森美进口公司50年前由创办人陈霖成立,筚路蓝缕,几经风雨,奠定今日稳健发展的基础,业务从美国东岸拓展到西岸,并延伸到加拿大、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及欧洲。森美代理多家著名品牌的产品,同时也发展系列自有品牌,如吉祥牌、金峰、闽江、泰山等。

  森美现任董事长吴维定80年代从香港大学毕业后移民来美,由基层做起,从业务及实务两方面同时熟习公司运作,1984年出任森美总经理。

  吴维定指出,华人超市南北杂货五花八门,产地除了两岸三地,还有日本、越南及韩国等亚洲地区食品。另一新趋势是,由于近十多年中国大陆移民激增,许多“身怀绝技”的移民,把他们制作食品的技术带来北美,这从近年纽约华人超市货架,多了许多食物新品种可见一斑。

  吴维定说,华人移民在本地生产的农产品也多姿多彩,如华人爱吃的一些中国蔬菜及竹丝鸡 (乌骨鸡)等家禽,从农场直接销到市场,价廉物鲜。

  他指出,华裔移民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消费型态随之改变,喜欢尝试各种口味。美加政府的开放市场政策,商机无穷。他希望华人食品业在美开花结果,永续经营。

  大势所趋 大陆货后来居上

  金山食品公司经理阎国珍表示,法拉盛过去以来自台湾的移民居多,近年以来自大陆的温州人、东北人占多数,还有不少广东人、四川人、天津人及上海人等。就他经营超市多年的经验谈,45岁以上的华人移民,比较固守成见,不易接受新品牌,习惯购买熟悉的老牌子,尤以香港早期移民为甚。年轻一代则喜尝鲜。

作为老字号的华人超市,金山食品见证了一页华人移民史。时代在变迁,华人超市正在面临重新洗牌的挑战,业者必须适应新形势才能继续生存发展。面对异军突起的“温州军团”,无论香港超市还是金山超市,都不可避免觉得“威胁”。

  金山过去予人走“台湾路线”的印象,风水轮流转。阎国珍说,如今的金山,经营的南北杂货“不下万种”,其中来自大陆的货品已占多数。

  逢年过节,或者是长周末,有些远在外州的华人会开车到纽约采购。阎国珍指出,总括而言,纽约华人超市食品价格要比外州便宜10%至20%左右,所以许多居住在外州的华人,来纽约办事都身兼采购任务。

  万兴隆超市与金山食品只有几步之遥,于2002年9月开张,这是继“温州军团”在法拉盛闹区不断扩张超市后,出现的第一家由福州人经营的超市。陈善东表示,亚裔客源多、市场大,每家超市吸引的客源层次不同,他们不怕没有消费群。面对众多温州人超市的竞争,他认为超市业尚未呈饱和状态,停车场的供应、干净的购物空间,将是超市吸引顾客的利器。

  周末大戏 华人超市购物乐

  “购物疗乡愁”,到华人超市购物,成为大多数华人周末前往报到的好去处,也是一些喜逛菜市的华人的生活乐趣,来自广东的苏珊说,自从搬到纽约后,她觉得生活在纽约的华人太幸福了!想当初,1988年她以陪读身分跟丈夫来到美国肯塔基州一个大学城,当地华人不多,买不到东方食品。她天生一个顽固的中国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买不到那香喷喷的米,洋菜煮不出中国味,又吃不惯洋食,益发想家想亲人,时常为食不知味掉眼泪,周围的留学生常戏谑她入乡不随俗。

  丈夫心疼苏珊,经打听,得知最近的一个东方食品店在俄亥俄州的辛城,尽管课业繁忙,到了周末,仍驾着老爷车陪爱妻到俄州采购中国食品。苏珊终于在那店面不大的食品店看到久违了的米,欣喜若狂。她自嘲是个“饭桶”、“无饭不欢”,顾不得那时手头拮据,一口气买了三袋米,外加珠江桥牌生抽、阳江豆豉等调味品及湛江海蛰等海味干货,这才止住她因“无米之炊”引出的思乡泪。之后,苏珊最盼望的周末大戏就是俄州行。

  丈夫拿到博士学位后,在伊利诺州谋到差事,苏珊发现当地竟然也没有东方食品店。想解馋,只能远去芝加哥,来回车行约5小时才如愿。“那种没有华人超市为邻、买不到中国食品的日子真难捱。当时最大的喜悦,便是到芝加哥逛华人超市。”苏珊幽幽地说。

  一次来纽约旅游,苏珊犹记第一次走进法拉盛一家华人超市受到的震撼:热腾腾新鲜出炉的菜肉包、物美价廉的三菜一汤、活蹦乱跳的游水海鲜、新鲜干净、任意拣择的菜心……,一切显得熟悉又亲切。在这里,她找到了朝思暮想的家乡味,那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令她泫然欲泣。

  打那以后,苏珊极力游说丈夫争取来纽约工作,2000年如愿以偿。虽然2001年发生纽约世贸中心遭遇恐怖袭击事件,丈夫险遭波及,但苏珊没有后悔当初选择来纽约的决定。

  直到今天,周末从长岛到法拉盛华人超市报到,成了苏珊与丈夫的例行公事及生活重心,苏珊戏称这是她的“周末大戏”。除了买菜,也享受美食和年味。圣诞新年假期刚过,农历年将至,华人超市内张灯结彩,象征喜庆的大红灯笼和爆竹高高挂,年货上架,五光十色的应节年货、五彩瓜子糖果糕饼礼盒等,令人目不暇给,超市顾客络绎不绝,付款处大排长龙。这种热闹景象,带给她浓浓的过节气氛,也拂去她因无法回家过节的乡愁。

  苏珊说:“我实在是太思念家乡食物了。走过酱米难求的岁月,现在每当我步入华人超市,不论抓把葱、提袋米、买瓶酱油,或是挑条游水鱼,内心都充满了感恩。感谢华人超市的开路先锋为我们开疆辟土,为华人移民提供道地家乡美食,使海外游子的思乡情得以纾解。而且,不论南北杂货、生鲜蔬果鱼肉及厨房用品,只要进门兜个圈,生活必需品全买齐,实在功德无量。”

  冬夜围炉 直把他乡作故乡

  据悉,深受华人喜爱的唐山(中国)杂货,早在1900年就已引进芝加哥华人消费市场,最初引进的是物稀为贵的酱油、海带等传统中式食品。及至20世纪初期,由于一些华人怀念家乡口味,加上部分餐馆业者需求,芝加哥华人食品业者排除万难从中国以船运方式进口干货与罐头,由于量少,价格成本昂贵。

  在芝加哥地区经营进口食品杂货的金国食品公司老板李秉枢表示,金国早期进口的南北杂货仅有几百项,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加上华人需求量越来越大,现在金国进口食品项目已近5000种。从中反映了芝加哥华埠数十年来日新月异的变迁,以及华裔人口的迅速成长。

  以大纽约地区来说,随着近年“福建军团”及“温州军团”进军华人超市,以规模庞大、货色齐全、售价低廉的特色,吸引购物人潮不断,并将中国大陆大江南北许多具家乡风味的食品引进北美,成为新型态的华人超市经营模式。

  来自四川的王先生说,在家里围炉吃火锅,是他们一家冬天解馋的家庭节目之一。如今的华人超市,吃火锅的用具如气炉、电炉、气罐,各种火锅用料,一次买齐。令人产生“直把他乡作故乡”的错觉。

  现居多伦多、88岁的香港移民陈伯说,80年代初期,他因1997年香港回归而移民加拿大多伦多。那时华人不多,他把唐人街的杂货店视为香港的菜市,除了光顾中餐馆,他最爱到杂货店“购物疗乡愁”。

  他说,多伦多的华人店铺从单一的杂货店、蔬果店,到迈向新型超市的过程较漫长。直到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大批中国移民涌入加拿大,华人超市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过去老一辈的华人包括他本人在内,都视唐人街为华人社区的中心,现在的新移民大多选择在北约克、士嘉堡及万锦等地居住。

  1992年自浙江移民旧金山的蒋太太说,最初她以为在美国买不到她爱喝的绿茶,行李箱塞了许多罐装茶叶。到了旧金山,才知只要有钱,就不怕买不到中国食品。直到今天,每当她回大陆探亲访友,有些大陆亲友仍然以为在美国只能吃牛排、汉堡包,买不到中国土产,纷纷赠送诸如干贝、鱿鱼等海产及茶叶给她,盛情难却,令她每次返美行李都超重。

  要啥有啥 幸福一代新移民

  以温州移民为主体的大中华超市集团近年崭露头角,短短几年已在纽约、新泽西、波士顿、维吉尼亚州等地,分别开设八家超市,最近又在法拉盛闹区外围地带的北方大道上(原越华超市旧址),再增加大中华超市法拉盛分店。

  遍布美加各大城市的华人超市,为当地的华人同胞提供了众多富家乡风味的南北食品,让消费者既饱了口福,也解了思乡情怀。抚今追昔,与早期的华人移民相比,今天在北美安居乐业的华人,要啥有啥,想吃什么有什么,的确是幸福的一代。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