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移民服务首页 >> 移民服务 >> 移民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移民新闻) >> 如何突破职场“玻璃天花板”

如何突破职场“玻璃天花板”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7-01

  “玻璃天花板”现象产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主要指欧美主流社会中,外来移民尤其亚洲人只能担任低层职务,或者做到相对高位后便再难晋升,无法进入核心决策层,就像玻璃天花板抬头可见,却难以突破。20多年过去了,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少数族裔进入西方主流社会的各个领域。

  华裔女性赵小兰于2001年初出任美国第二十四任劳工部长,她用40年的光阴,终于成功地穿越了横贯在两种文化间的“玻璃天花板”。

  田长霖于1990年接掌伯克利加州大学第七任校长。当时,少数族裔人士担任美国重要部门的重要岗位还没有得到社会普遍共识,甚至还会遭到少数激烈分子偏激的反对。如今,美国已经有很多大学都有华裔或者亚裔的校长。

  然而去年5月,在美国做研究的病毒学家蒋观德用一系列的统计数据表明,亚裔科学家在美国研究机构里大多只是在试验室里担任研究工作,却很少能进入机构的管理层。

  今年3月,华人导演李安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但与最佳影片奖失之交臂,李安遭遇电影界的“玻璃天花板”一说再使人们对华人能否真正进入西方主流社会产生了质疑。

  华人头上真有“玻璃天花板”吗

  去年5月,蒋观德对亚洲科学家在国家健康研究院内部项目中的地位进行了调查,发现在国家健康研究院280名有望获得终身头衔的调查员(相当于助理教授)中,亚裔所占比例为21.5%,但是,在950名高级调查员(相当于终身研究员)中,只有9.2%是亚裔。在个别研究所,这一比例更小。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55名实验室主管中,只有一位是亚裔。而在美国国家过敏及传染性疾病研究所的22名实验室主管中,连一位亚裔都没有。

  去年夏天,中国西北大学神经学家饶毅对美国两大专业学会的领导层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其中一个是神经系统科学学会,另一个是美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会。结果表明,不管是美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会的26位理事会成员,还是其下属11个常设委员会的193名成员,没有一位是亚裔。他发现,美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会领导层中也同样看不到亚裔的身影。

  这些数字表明,亚裔科学家在攀登事业阶梯时面临着一道“玻璃天花板”。似乎说明,在实验室里亚裔都受到欢迎,而且那些能证明自身价值的人还能获得终身职位,但他们无法再进入高级管理层。

  现在探讨这一问题,重要的是华人应当怎样认识“玻璃天花板”现象,如何克服这种现象、学会出人头地的技巧。
  哪些因素影响华人升迁

  华人在西方社会里的语言沟通问题,是影响他们升迁的一个主要障碍。

  领导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内部研究项目的迈克尔·戈特斯曼指出:亚裔科学家来到美国学术界的时间相对较晚,语言方面存在障碍,同时文化定式不同,这些因素都妨碍了亚裔积极谋求升迁和荣誉头衔。

  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华盛顿大学的琳达·派克在回复饶毅时指出,在获得资金和建立升迁所需业绩方面,“语言技能的匮乏可能使大学教职人员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赵小兰在分析许多亚裔并不都能有机会步入美国政界时也说,工程科学领域给亚裔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在这些领域里语言并不是很大的障碍,所以实验室是亚裔美国人经常涉足的领域。

  语言沟通存在的障碍,还不单纯是语言掌握或是口音问题,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往往阻碍了华人与主流社会的有效沟通。

  赵小兰说,中国人都很有礼貌,他们在交谈的时候,总是很认真地听别人的意见,他们首先让最年长的人先发表意见,再按年龄顺序依次讲话,这中间是有顺序的,但“美国是一个不十分看重权威、传统和习俗的国家”。在美国式的讨论中,人们自由发表看法,随时打断别人,这是讨论的自然流程,美国人想什么时候发言就什么时候发言,没有一定的顺序,所以对美籍华人来说,必须学习这些习惯,打断别人是可以的。而且在美国没人会主动邀请你加入某个组织或聚会,“如果你感兴趣,想要加入,那就直接加入他们好了”。而华人总是习惯于被邀请。所以,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上使得相互交往产生错位。

  对职业选择也体现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人喜欢冒险,尝试自己没有做过的事,而华人喜欢求稳、求安定,从而影响华人步入核心层。

  田长霖出任伯克利加州大学校长前是做科研的,而且他喜欢花很多时间做科研,认为自己不合适做许多行政工作,但是他有个信念,就是觉得一定要打入美国的主流,一定要为华裔冲破这个“玻璃天花板”。从系主任到副校长到校长,每一次升迁都是突破。他的坚忍其实已经很难区分出是中式还是西式,但他敢于放下所爱,参与胜负未果的冒险与他多年的美国生活有关。

  另外,中国学者在国外的不稳定性,回国与留任的矛盾也影响了他们进入研究机构的管理层的兴趣。

  破“玻璃天花板”之对策

  华人要有意识地克服东西方文化障碍,尽快与当地文化磨合,主动融入主流社会,这是已成功进入主流社会的华人给我们的启示。

  但是如今世界是个高速发展的世界,东西方经济发展在速度上处于博奕之中。当海外华人一再被质疑对当地国的忠心时,自我创业也不失为一个突破“玻璃天花板”的策略。

  田长霖鼓励海外华人不要以“玻璃天花板”为苦,而视之为一种磨练。他说:“许多在硅谷或矽谷创业的亚裔科学家,都是因为“玻璃天花板”阻挡,刺激他们向外发展,创出了辉煌的事业。”华人的“玻璃天花板”问题,由硅谷而改变。

  此外,以祖国为依托,回国创业或是在跨国公司中担任国内公司核心领导层,是突破“玻璃天花板”的迂回之路。

  “在国内接受大学教育,在西方接受研究生教育,拥有5年至25年海外工作经验,同时对中国本土情况的熟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寻找这样的中国人才担任中高级管理职务。中国高管的薪酬堪与美国同级员工媲美,可轻松达到数十万美元。现年35岁的美国运通副总裁沈豪宇便是这样的幸运儿,他说:“与美国相比,在中国工作乐趣更多,也有更多升迁机会。”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华人对于外国人来说,不再只是聪明智慧、吃苦耐劳,他们在学习如何出人头地方面将会越来越熟练,路径也会越来越多。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