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新西兰 >> 新西兰留学热点普通标题 >> 80后登上舞台

80后登上舞台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8-04

  重建社会网络
  9年前,年纪轻轻的李丝丝毅然选择去新西兰留学,直到今年才回到国内。她深知留学的机会来之不易,于是和众多海外学子一样,专心求学,较少和人接触。回到国内后,她才发现自己几乎没有什么社会网络,之前的一些关系也几乎都断掉了。
  如今,身为Nocra副秘书长的李丝丝已经成熟许多。她意识到自己需要补强这一薄弱环节,于是慕名而来参与创建了Nocra。
  “这个协会的大部分人回到国内才三四年的样子,但在事业上已经起步了。”李丝丝自豪地介绍道,“对于这一群人来说,父辈资源要继承下来,同时也需要自己开展自己的社交网络。海归群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Nocra会长袁崇泽对于李丝丝的观点深表赞同,留学英国多年的他于两年前雄心勃勃地回到国内。“我们在国外没有营建社会网络的意识,现在回来了,才意识到人际网络这一块的重要性。”看起来,袁崇泽对此多少有些遗憾。
  “第二次文化冲突”
  社会网络并不能限制这群年轻人,真正让他们头疼的是文化差异。众多80后海归表示,他们从出国到回国分别经历了两次文化冲突。第一次文化冲突出现在出国留学时,当环境稳定下来后他们开始适应国外文化。
  “从海外回到祖国又面临着第二次文化冲突,大家都需要有一个调整过程。”李丝丝感慨道。此外她还解释了海待的成因:“由于在国外待得太久,对中国文化不太了解,海归们容易受到冲击。对此,有人能调整过来,有人则调整不过来,一拖再拖成了海待。”
  郑迈5岁之前一直生活在日本,求学期间经常辗转于美国和台湾两地,东西方文化环境的转换对于郑迈来说早已是习以为常之事。不过,在美、台两地来往自如的郑迈到了上海之后倒是经历了一次文化冲击。
  “主要体现为‘办事难’、‘办证难’。”他说道,“不但各种相关规定十分严格,而且一些人的办事态度让我很不适应。”以前,郑迈碰到这些情况时往往很懊恼。
  现在郑迈的表现比以往从容了许多,“我们这一代人回国创业时需要了解文化差异、摆正心态。”在遇到一些挫折时,郑迈也不再气馁,“碰钉子就当是交学费了。”
  “须勇于放下身段”
  文化冲突是客观的。对于这群年轻人来说,主观的因素也需要慢慢改进。“80后的年轻人太浮夸了,不够踏实。”回国虽才两年,袁崇泽已对80后海归现象有了自己的独到认识。
  “在国内做事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成本。”袁崇泽如是总结这两年的经验,他表示很多年轻的海归还没意识到这一点。
  针对以上现象,袁崇泽回国后不久即表达了创办一个新海归协会的愿望。他强调,在这个协会里,“我们这班人应该以学习为主,从各方面来一起共勉。”
  马国彬毕业于美国公泽大学,长期从事经营管理工作。在他看来,“80后海归须勇于放下身段,抛弃自身的‘海归’、‘博士’光环。”
  在对80后海归与不曾有留学经历的本土80后进行比较时,袁崇泽出人意料地认为本土优势更大。
  不过谦虚归谦虚,袁崇泽在表达了对本土80后的欣赏之后,也承认海归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他满怀信心地表示:“一旦海归适应了环境,竞争力就体现出来了。”
  “做个好裁缝”
  对那些有理想的80后海归而言,个人得失并不是他们最在乎的,他们更多时候关心的是国家的发展。
  毕业于美国USC南加州大学的陈佳佳在海外一直关注着中国。在他看来,“中国‘超英赶美’的路还很遥远。海归们要做个好裁缝,结合东西方文化的优点,为中国量身定制一袭华丽的袍子。”
  “中华民族的复兴已到了重要时刻,当下我们都能感受到盛世的到来,我们这一代海归肩负着更重的责任。”陈佳佳预感,下一个10年中国的变化将是惊人的,在这一轮发展中80后海归将会迸发出强大的能量。
  当下,关心社会、热心公益事业的80后海归层出不穷。16岁即开始英国留学生涯的王翔宇更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回国创业4年,他多次向贫困生和慈善机构捐款。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向灾区捐款20万元“以尽绵力”。
  “我们要更加关爱社会。企业的成功是大家努力拼搏的结果,而回报社会则是我应尽的责任。”王翔宇信心十足。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