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考试 雅思 >> 裸分排第六者被挤出北大

裸分排第六者被挤出北大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8-05

重庆市南开中学,家长在考点前等待孩子考试结束

     重庆高考加分之乱象

  在重庆,要依靠加分才能有望迈入北大、清华,已是心照不宣的现实。2008年,北大在重庆招录的22名文科考生中,有17名是获得了加分。“你是状元又怎么样?!甚至于你考了状元,连北大都进不去,别人加20分,就跑在你前面很远了!”

  撰稿·贺莉丹(特派记者)

  这个盛夏,18岁的何川洋,北大梦碎。

  这位因陷入“重庆高考民族加分违规风波”而无学可上的2009年重庆市文科状元与他分别被停职、免职的父母亲,在短短一个月之间,名字大江南北传遍。

  由狂欢到痛哭

  现在,重庆市属重点南开中学实验班(重点班)高考考生余若轩(化名)终于从持续半个月的焦灼的等待中释然,出门玩了一趟。在6月25日,裸分为685分的余若轩被清华大学录取,并且,他的专业很不错。

  在重庆,余若轩的母亲谭静江(化名)向《新民周刊》记者回忆起这场如星火燎原般的“高考民族加分违规风波”,那种备觉煎熬之感,仿佛未曾远去。

  今年6月8日高考结束后,本应该狂欢的余若轩无法安度暑期。

  因为,一则消息迅猛流传,重庆巴蜀中学2009届考生被曝出,其中共有74名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学生,而按照现行高考加分政策,这些学生每个人都可以获得20分的高考加分。这些传言甚至将巴蜀中学享受高考加分政策的人数确定为200多人,而这些加分的考生,主要集中在巴蜀中学尖子云集的3个清北班(即重点班)。

  当重庆市直属的一中、南开中学(南三中)、八中、川外附中的老师们分别向考生们公布这个消息时,许多孩子甚至都趴在课桌上,当场痛哭。

  尖子生的差距,常常就在几分之间。1分,足以改变命运。

  6月8日当天,一些孩子成绩优异,有希望上北大、清华而又没有加分的考生家长就联系了部分知名媒体。老师和家长们都很急切是因为,如果等到6月24日高考分数公布之后,一切就太迟了。

  6月9日,这些义愤填膺的家长用联名信等方式,迅速将该情况向包括重庆市纪委、市招办、市教委、市信访办在内的相关部门反映,并希望查实。一些相关帖子也在各个论坛流转,引发海量点击率。

  “高考一考完,听说还是有这么多人搞成了少数民族加分,当时家长情绪都很激动,家长们主要还是提出要相关部门查一下这些加20分的考生,因为这个20分太多,太吓人了!”谭静江的丈夫就参与了与家长们的联合行动。

  因为,事实上,许多重庆市的考生与家长对于加分造成的那种难以言说的微妙景况,并不陌生。

  “你是状元又怎么样?!甚至于你考了状元,连北大都进不去,别人加20分,就跑在你前面很远了!”重庆市教育界一位资深人士对《新民周刊》记者称,“状元差点上不了北大”,至今依然是重庆教育界的一桩笑柄。

  去年,重庆市高考文科状元、重庆一中考生刘超然高考裸分为666分,但当各种加分水涨船高时,没有任何加分的刘超然被挤出前20名。当年,北京大学在重庆市的录取分数线(裸分+加分)为665分。作为状元的刘超然,最终仅高出北大录取线1分。

  最终,刘超然过关是因为,北大后来在重庆增加了4个文科招生机动名额。尽管北大后来给的解释是——重庆报考北大的考生“优秀者太多”。但坊间流传的说法是,到后来,北大觉得在重庆连状元都不录,说不过去,故而追加了名额。

  这样的尴尬,反复被重演。2008年,清华大学在重庆的理工类录取分数线(裸分+加分)高达691分。当年,重庆市理科状元、来自重庆一中的合川女生刘薇,高考成绩是裸分706分,但当年清华录取的理工类考生平均分(裸分+加分)高达699.6分,刘薇最终名列第7名。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被少数民族加分传闻笼罩着的余若轩处于忐忑的等待中,这个19岁的男孩给自己的估分是裸分675分,如果按照去年清华大学的理科录取线,没有任何加分的他,处境就变得非常悬。

  “妈妈,我觉得我很累了!”有一天,余若轩突然对母亲谭静江这样说。谭静江哽咽了:“那时,我好无助,好无望。”

  公开的与“潜伏的”

  2009年高考结束之后的重庆市招办,没有预兆地成为了一场“高考少数民族加分违规风波”的矛头所指。

  当天下午,针对此次高考加分风波,由重庆市纪委牵头,包括重庆市教委、公安、信访等部门参与的联合调查组正式成立。这些部门向家长们承诺:调查结果会尽快公布。

  根据我国目前高考加分政策的规定,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为如下两种情况:一类是聚居民族考生(即户口所在地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可加20分;一类是散居民族考生(即户口所在地是非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比如户口在重庆市区里的少数民族考生),可加5分。

  6月11日,重庆市招办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重庆市直属中学聚居少数民族特征信息表,集中公示,以接受群众监督。这一表格中共有来自7所市属名校的238人,分成“聚居少数民族(自治县)特征信息公示”、“聚居少数民族(民族乡)特征信息公示”、“毕业中学为直属中学且未在毕业中学报名的聚居少数民族考生民族特征信息公示”三大类。

  6月22日,重庆市多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宣布了他们的调查结果,公开称,共查出31名高考加分考生少数民族成分存在问题,将取消其加分资格。

  这份报告显示,最先被指违规的巴蜀中学最终仅有6人被认定是违规加分,另外的几所重庆牛校中违规加分情况分别为:重庆一中8人,南开中学8人,重庆八中2人,育才中学1人,川外附中3人。

  就读于南开中学高三(18)班的何川洋,成为首个因违规民族加分曝光于公众视野的考生。而何川洋的同学,南开中学高三(14)班的田中,成为第二个被曝光者。至今,更多的人,处在“潜伏”状态。

  重庆市招办发布的《关于对2009年高考招生中少数民族加分问题处理情况的通告》,明确表示,取消31名违规更改民族成分考生的录取资格。

  “为依法保护未成年人”,重庆市招办方面称,“在为考生更改民族成分的责任人已被严肃处理的前提下,不再对外公布31名民族成分被违规更改的高考考生名单”。

  然而,公众的质疑与激辩从未止息,集中在:重庆市招办那份31名为获得高考加分而更改民族身份的考生,究竟是谁?为何这些人没有被公开?为何被暴露身份的何川洋、田中,均是南开中学的考生?

  坊间,称未被曝光者“非富即贵”、“有权有势”的说法,铺天盖地。至今,依然有很多考生家长怀疑这31个人的真实性。

  面对这些质疑,重庆市招办方面保持缄默,不予回应。

  这场突如其来的曝光,后来被当地不少老师与学生家长直指是重庆市两大牛校——南开中学与巴蜀中学之间的PK所致,“南开跟巴蜀斗来斗去,最后闹出事情来了”。

  重庆的名校,涵盖了一中、南开中学(三中)、八中、巴蜀中学。其中,南开中学与巴蜀中学之间的竞争近年尤为白热化。

  让位于沙坪坝区的南开中学蜚声重庆的是它那多得令人咋舌的清华、北大生人数,2008年,进入北大、清华的人数高达54人,而今年,南开囊括了重庆市文理科状元,理科状元夏诗耀,裸分693分。

  事实上,无论在师资、获奖人数、北大清华录取人数、升学率、“掐尖”招生等各个方面,南开与巴蜀都在激烈比拼。最近几年来,两校竞争,更趋白热化。

  
[1] [2第3页:每个造假考生的故事,都不一样 第4页:传说中的北大状元乡
  这种说法,得到部分重庆教育界人士的承认。

  何川洋们的人生起落

  在这一个月中,巫山籍考生何川洋与田中的人生,历经几起几落。

  在何川洋接连遭北大、港大拒录之后,舆论的同情,开始偏向这个于1991年出生的男孩。北大方面让何川洋“改过自新”的四个字,被指过于“简单粗暴”。

  “我们现在觉得,对何川洋的处分是很过分的。如果他不是考了状元,就不会变成今天这样”,重庆市一所重点中学的考生家长在受访时称。

  严惩父母,放过孩子——是多位家长及当地政府官员的心声。

  而在多位考生家长以及部分熟悉高考加分规则的当地教育界官员看来,像何川洋、田中这样的民族成分加分事件的引爆,“只是早或迟的问题”。

  甚至有家长指出,在此次事件中,何川洋“不幸撞到枪眼上,成为牺牲品”,因为,最开始被提及少数民族违规加分的学生中,并不见何川洋的踪影。

  可以肯定的是,南开中学的3个实验班中云集了当仁不让的尖子生,何川洋与田中就在此列。至今,在南开中学网站上,何川洋的高考成绩代表着一个极大的喜讯——“我校何川洋同学以659分获重庆市文科第一名!”这个少年今年高得惊人的高考分数,依旧让人惊叹:语文121分,数学145分,英语131分,文综262分,裸分659分。

  “不管怎么说,何川洋的分数是真实的,我的儿子是优秀的!”在这个心情跟气温一样让人烦闷的季节,何川洋的母亲卢琳琼执拗地坚持,是儿子考上了状元,才让他成为“靶子”。

  除了他的状元身份外,何川洋后来成为众矢之的还因为,他担任巫山县招办主任的父亲与担任巫山县委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兼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的母亲。

  记者了解到,1991年出生在巫山县官阳镇的何川洋,在他的孩提时代,其父何业大、其母卢琳琼都在官阳镇工作。

  田中的分数,同样让人喟叹。“语文114分,数学141分,英语129分,理综293分,裸分677分”,7月18日晚间,父亲田家雄缓慢地、熟稔地向《新民周刊》记者复述儿子田中的高考佳绩。尽管,这些高分已与录取无缘。

  “这次,田中还考得不算好!”这位父亲的底气来源于从高二开始,在南开中学实验班就读的田中就基本稳定在全年级前十名。

  在何川洋母亲卢琳琼的印象中,这个从3岁开始看四大名著少儿读本、5岁多就开始念书的儿子,是她的骄傲,而何川洋的成绩在巫山县是出了名的优异。

  在2006年,重庆南开中学支援巫山县教育。在这一年重庆全市范围内举办的联考中,巫山县共有8000多名考生参加,15岁的何川洋突破重围,以总分677分、巫山县第四名的成绩被“掐尖”到了重庆市南开中学。

  而田中的家庭,更与外界那种有关“权势”的猜想,远远不符。

  田家的家庭结构俗称为“半边户”:田中的父亲,50岁的田家雄,在巫山县铜鼓镇双庙乡小学当数学老师,在这个以烤烟种植、生猪养殖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小镇上,这位拥有30年教龄的乡村教师,月工资为1500元,教完书后还得忙活家中的4亩水稻;田中的母亲,是农民。

  “我们这样的家庭,孩子只有读书,才会有出路”,2009年7月17日,巫山县一个极为闷热的夏夜,田中的母亲对《新民周刊》记者,悠悠感叹。

  考生的临场发挥,至关重要。所以,当这个身高165厘米、在班上算是“小不点”的男孩,以659分的裸分摘取重庆市高考文科状元桂冠时,笑容满面的班主任神情愉悦地告诉媒体:一匹“黑马”出现了,何川洋就是。在整个高三年级20个班级、1200多个孩子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

  这一次,在何川洋的志愿表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赫赫在目。这是他唯一的志愿,没有变过。而“北京大学医学部”,也是田中坚定的唯一选择。何川洋、田中的第二志愿栏,都交给了空白。

  当7月7日,重庆市招办“取消录取资格”的最终决议出来之后,何、田两家人都开始不愿再在媒体面前曝光。

  “你是否知道改成土家族高考能够加20分?”2009年7月中旬,《新民周刊》记者询问何川洋。

  “我只知道土家族有加分,但不知道这(更改民族成分)是父亲违规办理的”,何川洋的声音听上去充满孩子气,礼貌,对于所谓更改为土家族的加分事宜,并不回避。他说很单纯的自己,经得起研判与调查。

  “谢谢关心,我会努力的!”何川洋对于未来,尚未有明确打算。

  “孩子没有错,是父母错了”——在许多个场合,何家父母多次这样强调,在何川洋被取消录取资格后,卢琳琼的最后一丝希望,破灭了。

  田中后来对媒体称,自己是在2008年底高考报名时才得知父亲帮自己改民族成分一事,“当时很犹豫,但还是默认了,因为这20分实在太具有诱惑力了,在高考中,完全可以决定一个考生的命运”。

  北大、清华“加分门”

  在重庆,要依靠加分才能有望迈入北大、清华,已是心照不宣的现实,近几年来,北大、清华录取的加分考生比例也呈上升之势。

  在2008年,北大在重庆招录的22名文科考生中,有17名是获得了加分的。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13名是国家二级运动员加分,有4名是民族聚居区考生加分。

  即便是考了高分,如果加分不够,上北大、清华的过程,也显得波谲云诡。类似事情,已非偶然个案。

  巫山县高级中学珠海楼旁边的不锈钢橱窗中,去年巫山县文科高考状元龚余的裸分为658分的成绩依然显示了该校对于这名尖子生的满意,龚余也成为孩子们效仿的榜样。

  2008年高考,龚余的成绩在重庆市排名第6,在各种高考加分轮番上阵后,龚余的成绩排位就迅速滑落至第27名,当年,北京大学在重庆市的录取分数线(高考成绩+加分)为665分,在重庆只录取计划的文科20人,就这样,龚余被挤出去了,以7分之差,与北大失之交臂。

  在巫山县城,龚余的母亲回想起来,依然感到心惊肉跳,去年夏天,龚余的落榜让整个家庭一时间惨淡无光,“打击太大,全家都蛮伤心的”。

  时值今日,这个随着三峡库区淹没搬迁后的巫山县大昌古镇、小学学历的农妇,至今弄不清楚:那些五花八门的高考加分,到底是从何而来的?

  全家商议后,放弃了第二志愿四川大学的龚余,后来去了重庆第二外语学校复读。今年高考,他的裸分是653分,仅比文科状元何川洋少6分,是重庆市文科考生中的并列第4名。这个高考结束后就出去打工赚学费的孩子,不变的志愿依然是北大。

  余若轩最好的成绩是南开中学全年级第一名,最差的时候,也没有出过年级前三十名,从高二开始,他就是老师们心目中当仁不让的冲击清华、北大的中坚力量。

  6月24日重庆市高考成绩公布,余若轩的语文121分,数学134分,英语136分,理综294分。按照裸分,他排在重庆市第15名。但当各种高考加分轮番而上时,竞争显出白热化,余若轩的排名一下子被拉到了第37名,包含他本人在内的,一共有6名同等分数的考生,并列占据该名次。

  高考之前,也有人给余若轩的母亲谭静江出主意,让她给孩子想个少数民族加分的办法,后被谭静江回绝,“这种事情是不能做的,孩子即便通过这种途径进了北大、清华,也会一辈子内心不安”。

  但对于更多的家长而言,面临20分的少数民族加分,诱惑可想而知,“尤其是这个小孩的分数在北大、清华提档线上可上可下之间,只要有渠道,家长们很容易就去做了”。

  “每个造假考生的故事,都不一样”

  除了今年的少数民族加分风波之外,此前在重庆,体尖(国家二级运动员)与奥赛的加分,同样乱象频生。重庆教育界一位人士称,关于体尖、奥赛的高考加分造假传闻就未曾断过,而大约从2006年高考开始,每年都有当地考生家长向相关部门反映加分猫腻现象。

  据当地媒体报道,体尖舞弊者主要采取“假打”、找“枪手”代考等方式。

  一位曾参加了生物竞赛的重庆考生在百度贴吧发帖称:为当二级运动员而获得加分的方法更是不少:市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时,以一体尖“代”一连球都碰不到的“优等生”,杀进别人拼死拼活也进不了的前八名,以获得体育加分……

  “要知道,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水平是相当高的,事实上,一般的中学生,包括体育专业的学生都不能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再比如,篮球、足球比赛取得市级等奖项就能加分,真正打主力的只有5个人,却可以报上10个名额,这种空间就很大了”,重庆一位重点中学的老师向《新民周刊》记者透露。

  一位当地官员称,其他地方也好不了多少,只不过重庆被曝光了。

  据重庆市招办公众信息网披露,今年,享受聚居区少数民族加分照顾考生超过1万名。因此,今年重庆市招办对于高考加分政策的调整引发瞩目。

  据重庆市招办公众信息网公布的2009年加分信息显示:有聚居民族考生、散居民族考生、享受照顾区县考生、三峡库区考生、体尖生、农村独生女、民族乡汉族考生、奥林匹克竞赛、民族乡民族考生、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人民警察子女照顾等15种高考加分门类。

  来自重庆市教委的文件称:针对近年来部分体育尖子生成绩弄虚作假的现象,重庆着重对体育加分政策进行了调整,2009年起,取消跆拳道、散打项目。

  此外,取消的加分类别还包括,足球加分从每队申报15名减少为11名;排球、乒乓球加分均从名次前8名减少为前6名。

  2009年7月14日,一个来自重庆市教委的消息称,从今年起,重庆市将逐渐全面取消各类学科奥赛的升学加分,重庆市教委已决定让奥赛彻底退出重庆市的高考加分舞台。

  这个时间表具体为,2009年,奥赛省级一等奖者依然可以获得20分加分;但是,从2011年开始,获得该奖项的考生将不再享受加分政策。此外,体尖生的20分加分,只有在报考重庆院校时才有效。

  “重庆市加分政策是年年调整,年年有小变,每年的细则、门类都不一样,像‘三峡库区加分’,‘农村独生女加分’就是‘重庆特色’,但是,高考加分政策总的趋势是减少而不是增加”,重庆市巫山县招办招生科科长代去思告诉本刊记者,一些考生的违规加分,是以“潜伏”状态进行的,“每个加分造假考生的故事,都不一样”。

  一个现实是,北大、清华的录取人数,成为各个重点中学攀比的重点之一。在这些重点中学实验班即重点班就读的尖子生,都是各个学校通过全市范围内“掐尖”争夺来的。这些尖子生不但不需缴纳高昂的“赞助费”,而且还会有减免学费或奖学金等资助,他们是维护重点中学声望和证明该校教育质量的重要砝码之一。以田中为例,南开中学给予作为贫困生与尖子生的田中全免学费的资助,并给予他每月300元的生活补助。

  即使尖子生落榜清华、北大,也是各个重点中学奋力争夺的目标。巫山高级中学就曾力挽去年高考落榜北大的巫山县状元龚余到该校复读,但并未成功。

  而在其他普通班就读的,冲着这些曾打造过星光璀璨的北大、清华生的名校而来的孩子们,则需缴纳不菲的“赞助费”或“建校费”等。中国各大小城市的重点中学,多是向该模式靠近。

  并且,如果一个地区有尖子能考上北大或清华,当地政府也颇觉“有面子”,对这些尖子会给予或多或少的奖励。

  一名巫山当地官员称,2008年巫山县有3名学生考上了北大,一个基金会就支持县政府给每位考生分别奖励了5000元,“钱不是太多,主要是对孩子们的学习表示鼓励”。

  总而言之,在这个由学校、家长、社会参与的北大、清华生制造链条中,机遇、诱惑与利益并存。而到了最后的关键冲刺阶段,加分成为最为惨烈的竞争环节。

  一个月中,何川洋、田中被梦想中的北大拒之门外,困守家中。2009年高考,成为他们年轻生命中的翻滚过山车,不可逆转。

  在这里,改个民族成分一点也没有“技术含量”。如果一个县城的孩子想要迁户籍,需要户口迁入地的乡镇派出所出具证明,然后再到原户口所在地即县公安局办理户口迁徙即可。

  撰稿·贺莉丹(特派记者)

  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巫山县,成为此番“重庆高考民族加分违规风波”的“重灾区”。

  在重庆市招办公布的31名少数民族成分弄虚作假的高考加分考生中,巫山籍考生就占了19个。

  除被众人知晓的重庆市文科状元何川洋之外,何川洋的南开中学同学田中、就读于重庆一中的刘于涵(刘父系巫山县公安局副局长)都是系出巫山、在重庆市区求学的学生。

  《新民周刊》记者在巫山当地调查发现,在重庆市林林总总的高考加分项目中,存在国家运动员评定猫腻、民族成分界定标准模糊等诸多制度漏洞。

  6月27日,被盯着的巫山县

  “何业大夫妇是不是巫山人?网上说你们巫山出事了,今年高考有19个考生为了加分更改了民族成分”,6月27日,巫山县,一个平常的周六清晨,巫山县委宣传部纪检组长宋传勇刚起床,就接到重庆一位媒体朋友的来电称,就连巫山县招办主任何业大的儿子也在这个神秘名单中。

  宋传勇从网上下载了几个帖子。后来他发现,从6月初,若干揭露重庆高考考生违规加分的帖子就辗转于各大论坛中。他向主管领导报告了此事。

  重庆市方面后来公开宣布查出的31名违规更改民族成分的高考考生中,巫山县占了19名。当巫山县方面获悉该情况时,已经被推至靶点。

  渝鄂交界处的巫山,这个总人口约为62万、群山环绕中的隶属于重庆市的县城,出行颇为周折,从巫山县到重庆市区,“组合套餐”——水路3小时加公路5小时,被认为是目前最快的方式。

  当时,在媒体的报道中,一些关于违规民族加分的情况正在趋近详实。一位巫山当地官员后来对《新民周刊》记者感叹,当巫山县方面知晓该加分作假事件时,已显得有些被动,“那时,无数双眼睛在盯着巫山,就看我们怎么办了!”

  6月27日,巫山县委县政府节奏紧张。当天上午,巫山县委宣传部就马上开始收集材料,随后开了一个沟通会。当日中午没到上班的时间,巫山县长、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分管工作的副县长、宣传部长悉数到场,纪委、监察、公安、教委、民宗、宣传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也被召集起来,召开一个紧急会议,并由巫山县纪委牵头成立调查组,彻查此番高考民族加分违规事件。

  当时,巫山县县委书记管洪正在外地出差,他来电指示并安排了会议,大意为:少数民族违规高考加分,不管怎么说,是错了,辩解是苍白无力的,不要辩解;要认识到此事所犯的错误,勇于承担责任,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6月28日,调查组开展调查。6月29日中午,巫山县委连轴转。当天下午2点半之前,巫山县委就召开了开一次常委会,对何川洋少数民族身份变更违规问题作出处理:决定对责任人、巫山县科协党组书记、主席万民强,巫山县招生办公室主任何业大(何川洋之父)作出免职处理。同时,对巫山县委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兼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卢琳琼(何川洋之母)予以停职。
第3页:每个造假考生的故事,都不一样 第4页:传说中的北大状元乡
  7月7日晚间,重庆市纪委监察局、重庆市招办相继公布了对包括何业大在内的28名违规变更高考考生民族成分的责任人以及31名违规考生的处理意见。

  该意见认为,石柱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汤平等31名考生的家长,弄虚作假,违规为子女变更民族成分或违规迁移户口,违反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154条之规定,给予汤平等15名党员领导干部(其中:市管干部1人,区县管领导干部10人,基层领导干部4人)党内警告处分。其余涉及的一般政府公务人员或居民群众,由其所在区县纪检监察部门或管理单位给予相应处理。

  公告还强调,虽然巫山县委县政府已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组织处理,但不能替代纪律处分,给予巫山县民族宗教事务局(下称民宗局)原局长、现巫山县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民强撤销党内职务、撤销行政职务处分,给予巫山县大学中专招生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何业大,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编办主任卢玲琼党内警告处分。巫山县公安局户籍科科长谢勇也被撤职。31名违规考生被“全部取消录取资格”。

  有消息称,因这次事件事关高考,牵涉面甚广,重庆当地主要领导力主彻查。但最后重庆市招办对31名违规考生决绝的处罚方式,亦被指责为简单地“一刀切”。

  将汉族改成土家族,并不复杂

  “现在我们家这个事情成了全国有名的丑闻,你们不要来找我们了!”何川洋的母亲卢琳琼,语调激动,“何川洋的确不知道这是他父亲违规办理的”,她强调。

  而何川洋民族成分的更改过程后来被证实,几乎没有技术含量。

  负责民族加分违规事件媒体接待的巫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宋传勇告诉记者,2006年上半年,在巫山县招办工作的何业大找到时任巫山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巫山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的万民强,请万帮忙更改何川洋的民族成分。卢琳琼知道此事。何业大的妹妹何业清办理了所需资料,并于2006年7月12日将以上资料及申请书交到万民强手中。

  巫山县调查组的调查结果是:万民强没有按照《重庆市实施〈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分的规定〉办法》查看何业大身份证和户口簿的原件,未进行严格审查,就在2006年7月12日在何川洋的“民族身份更改申请审批表”上签注“同意报批”的意见,并报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进行审批。

  2006年10月9日,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批准该申请,并发放了更改证明书。何业清凭此更改证明书到公安机关办理了民族成分更改手续。

  而按照巫山县民宗局、公安局与监察局于2007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民族成分确定工作的通知》,更改民族成分的程序包括:首先,凡是符合政策申请变更民族成分的,须经本人向所在单位或乡镇人民政府提交书面申请,并填报《重庆市民族成分更改申请审批表》;其次,由所在单位或乡镇人民政府分管统战工作的领导组织调查核实,经单位或乡镇人民政府会议研究,在本单位公示7天无异议后,由行政主要负责人、分管统战工作领导审签、盖章,并加盖单位公章后,报县民宗局。

  巫山县民族宗教事务局长杨永红称,接到申报材料后,由巫山县民宗局按政策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审核,报县委统战部研究确定,原则上每半年研究一次,对不符合要求的申报材料,一律退回原单位。

  在何川洋事件爆发前,整个缺乏监督的更改户籍过程,主要依赖的是下面把关的人,责任心几何。

  有一位当地官员称,巫山县城本就不大,“关系网密切,朋友间能办的帮忙,任何人都愿意做点好事”,在县招办工作的何业大,就是直接找到县民宗局局长帮忙,而当地公安部门根据民宗局出具的看来无误的材料,就这样更改了何业大儿子的民族成分。

  记者多方联系巫山县公安局,但该局回避,后巫山县公安局通过县委宣传部向记者转述,他们在这个事件中的确有错,而具体细节不想再提及。

  “传说中的北大状元乡”

  在此次民族加分事件被公布后,巫山县邓家土家族乡和红椿土家族乡一时间暴得大名。其中,红椿土家族乡,被誉为“传说中的北大状元乡”。

  记者在当地纪检部门也了解到,高考民族成分造假者大多是通过把户口迁到邓家、红椿两个土家族乡,改动其民族成分。这种情况,此前并未引起相关部门的警觉。

  依据巫山县官方数据:该县共有20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839人。

  在巫山县下辖的两个民族乡中,红椿土家族乡位于县城南64公里处,东邻官渡,西接巫山粮仓庙宇镇,北与铜鼓镇接壤,南靠湖北建始县,这个平均海拔在1500米左右、人口6000多的深山小镇,从巫山县城渡江过去,尚需三四个小时颠簸的车程。邓家土家族乡则更为遥远。

  田中的户籍后来就是被其父田家雄迁到了红椿土家族乡高炉村。而在近年来,为了20分的高考加分,一些考生通过将户口迁徙至邓家、红椿两个土家族乡,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巫山县公安局负责办证的工作人员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如果一个县城的孩子想要迁户籍,需要户口迁入地的乡镇派出所出具证明,然后再到原户口所在地即县公安局办理户口迁徙,即可。

  从程序上看,如果能在邓家、红椿两个土家族乡找到熟人或联系房产,迁户口的过程不复杂,却与一些职能部门的批复环环相扣。

  而根据《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分的规定》,要更改民族成分,须“报经县级以上民族工作部门审批”。在巫山县,更改民族成分的审批权就属于巫山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巫山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杨永红称,按照现行确定民族成分的规定,年满20周岁者不能再更改民族成分,所以以往家长会赶在这个时间节点之前申请更改。

  在今年4月22日,针对个别地区违反有关规定变更民族成分的现象,国家民委等三部委联合下发《国家民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变更民族成分有关规定的通知》。该通知强调:公民个人的民族成分,只能依据父亲或母亲的民族成分确定。父母双方均不属少数民族成分的,本人不得变更为少数民族成分。考生在参加国家教育考试报名时填写的民族成分必须真实有效,一旦出现舞弊,将取消高考成绩。

  少数民族认定之争

  被包括何业大、田家雄在内的巫山籍考生家长提及的是,他们选择更改孩子民族成分的一个原因是,巫山东邻湖北巴东,南连湖北建始,巴东与建始均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下辖县。多名当地人士提及,在1952年,现隶属于巫山的铜鼓镇,当时曾处在湖北建始县的管辖范围内。

  巫山县民宗局局长杨永红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称,巫山与巴东、建始这些少数民族区域是“山同脉,水同源,人同族”,巫山人常有背背篓出行,用白布包头,唱山歌,哭丧哭嫁等典型土家族风土人情。

  47岁的杨永红此前曾在巫山县纪委工作过9年,目前身任县民宗局局长的他感到了潜在的压力。因为少数民族考生向来有政策照顾,但何川洋系列民族加分违规事件爆发后,巫山县民宗局不敢轻易核准新的民族成分变更申请。

  “少数民族的确认,到底依据什么标准?应该追溯到哪一辈?如果要恢复少数民族身份,又要从哪一代人开始恢复?”杨永红提出自己的疑问,在以往,对少数民族的认定是根据民族生活习性,而在事实认定上,这是极为模糊的。

  在2002年12月,根据渝府[2002]230号文件,重庆市政府同意撤销巫山县邓家乡、红椿乡,设立邓家土家族乡和红椿土家族乡(少数民族人口占30%以上)。

  杨永红说,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不少居民以为少数民族落后,会被人歧视,所以许多家庭不愿意填报自己是少数民族,在接下来的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也只有极少数人愿意承认并如实填写自己是土家族,“从县志上看,巫山确实都是土家族的后裔。如果当年老百姓能正确看待自己的民族成分,现在巫山县可能就是少数民族自治县,也就不存在改民族的问题了”。

  但后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大力扶持政策。诸如,国家每年播给邓家、红椿两个土家族乡的基础设施(建桥修路等)、社会事业(如教育、卫生等)的扶持资金达300多万元。杨永红称,如果巫山县是少数民族自治县,国家扶持的资金将每年高达上千万元。少数民族乡,开始成为香饽饽。

  此外,要认定少数民族成分,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十分重要。重庆武隆县曾在一年一次确定了4个乡镇是土家族乡,因此,每年获得国家扶持款数百万元。

  与巫山隔壁的巫溪县,去年为确认少数民族乡镇,该县还特地发了一个红头文件,经民宗局核查,确认了6000余人的少数民族申请,最后公安不敢大面积更改,原因是不符合现有政策。至今,该县还没有一个少数民族乡。

  2009年7月2日,巫山县监察局、县民宗局、县教委、县公安局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户籍管理严格执行民族成分变更有关规定的通知》,重申改民族要求,开展“自查自纠”工作,该通知下发到各乡镇。

  杨永红告诉记者,从2007年开始,巫山县一共受理已经更改民族成分的100多人全部进行“自查自纠”。今年6月27日后,巫山县委县政府要求调档复查近年来申报批准名单,“现在不能讲情理上被认定是少数民族了,只能按法律文书上的办,只能看他的父亲或母亲被查出是不是少数民族,如果父母双方均不是,就要纠正过来”。

  从文件发布当天至7月14日,已有32人主动申请纠错,改回汉族,“三分之一的人都被纠了过来”。

  并且,民族成分更改的程序会被简化,减少人为介入的环节。今后,如果巫山县民众想要更改民族成分,只能向作为民宗局局长的杨永红本人申请,杨会看申请人及其父母身份证、户口的原件,“之前,下面把关面太广;以后,不存在乡镇部门把关的问题”。县民宗局批复后,直接到公安局办理变更手续。

  2007年9月,巫山县民宗局、县公安局、县监察局联合发文确定,个人的民族成分,只能依据父或母的民族成分确定。不能向上追溯,更不能横向攀联。今年7月,该县再次发文规定,父母双方均不属于少数民族成分的,本人不得变更为少数民族成分。

  包括杨永红在内的多名当地干部称,目前,在巫山,一个家庭内部有多个民族成分的现象,广泛存在。在红椿土家族乡,也存在父亲、姐妹都是土家族,但兄弟却是汉族的情形。

  杨永红说,因现在政策并无详细规定,给日常工作带来不小困难。如果能像DNA检测一样,达到某个数据条件,即可认定,也就好办了。

  他甚至预测,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巫山肯定有很多老百姓要求改成少数民族。

  是聚散地或聚居地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能享受5分或20分的加分,这个巨大的加分诱惑,让当地民众趋之若鹜地到民宗局要求更改民族成分。杨永红认为,文件规定与现实状况差距很大,曾有居民搬出家谱说自己从来就是少数民族的,要求改回,尽管有文件规定,但县民宗局“很头痛”,“对民族成分的确定,是应该尊重历史,还是尊重现实?”

  板子应该打在谁身上?

  记者从巫山县招办以及巫山县高级中学了解到的加分程序是:报考前,学校和各考点按照重庆招考指南上的报考程序、加分政策,对考生与家长进行宣传,考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上一年12月5日高考报名时自行填写包含民族信息在内的考生信息,并于高考当年的三四月份,将可以获取加分的证明材料,比如身份证、户口簿等原件提交至学校招办,再以学校为单位,统一交至巫山县招办,核对并确认。之后,均有公示期。

  而为什么在整个高考报名与信息复查与公示过程中,无法发现那些造假的加分者?

  巫山县招办招生科科长代去思举例称,招办相当于裁判,而倘若运动员上场前服用了兴奋剂,裁判是发现不了,对运动员的检测工作属于兴奋剂检测中心。

  他也称,所有的高考加分后都注明“是否录取,由学校决定”,“虽然说认不认这个加分是高校自己决定的,但绝大部分高校是认可加分的,北大、清华都是;只有少数高校只看考生的裸分,比如复旦”。

  巫山县是移民大县,也是三峡工程重庆库区首淹首迁县。巫山全县有25个乡镇,其中15个是库区移民乡镇。新的县政府大楼,2001年才投入使用,而原来的巫山县城已经淹没于眼前这片浩瀚长江了。原来海拔为165米的巫山县高级中学,如今也已经淹没在10米深的水底了。

  代去思解释,按照现行高考加分政策,每个三峡库区的考生都能加5分;三峡库区淹没城市乡镇考生报考普通高校可以再累加一项分值最高的加分项目,但累加后的分值不超过20分。

  而巫山高级中学副校长黄少兵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称,“三峡库区考生”加分对于库区是一种“智力支持”,也是对地方“舍小家,顾大家”的一种扶持激励政策,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他也透露,在2009年巫山高级中学27个班级、1900余名考生中,有过半的考生享受了“三峡库区考生”加分政策的照拂。

  记者了解到,“三峡库区考生”是以乡镇为单位统计的。诸如,目前,整个巫山县城的所在地巫峡镇,都属于三峡库区移民搬迁范围,所以,巫峡镇的考生就全部享受政策范围内的5分高考加分。

  一个隐忧是,如果能够弄到移民证,就能享受加分。在关系网密集的基层小县,这并不太难。

  在今年北京大学的录取名单上,不会再有何川洋、田中他们的名字。

  如果缺乏一个健全的制度,类似这样的个体悲剧,或者铤而走险的故事,将会被无止境地重演与复制。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