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中文是那么美丽的语言

中文是那么美丽的语言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0-09

  今天还有多少人知道,“知己”一说是来源于《史记》中愿为知交的主人而献身的豫让。从上世纪50年代在牛津大学读书的时候起,我就一直很想到中国来生活。
  
  在那个年代,牛津中文系教的还是文言文,教材都是文言文写的古代典籍。所以我们中文系学生读的是孔子、庄子、老子的作品,以及《春秋》、《左传》、《史记》、《唐诗三百首》和中国古代几乎所有时期的古诗。我很幸运,在当时遇见了一位很好的老师——著名红学家吴世昌,他对我的帮助很大。
  
  我和我的同学一直想学习白话文,但苦于没有机会。当时我们读过的仅有两部白话文作品,就是鲁迅的《狂人日记》和胡适的一篇文章。
  
  毕业之后,我获得了到中国留学的奖学金,但却因为历史原因无法成行。此后,我在牛津大学和巴黎第七大学执教中文和中国文化,前后共40年。其间尽管我娶了一位中国妻子,并数次被中国社科院邀请访问中国,但从来没能在中国“生活”——一直到我两年半前退休移居中国。
  
  现代中文过于迎合外国语法
  
  到了中国之后,我的第—个发现就是,今天的中文跟我读书时学的中文相比,演变得实在太多了!有的时候,年轻人讲的普通话在我听来完全像是一门外语,这一点让我觉得很有趣。
  
  两年来,每听到别人说“早上好”,我都觉得很怪异。“早上好”应该是“Good Moming”的原文照译,但听起来显得那么不自然。我学中文的时候,只用这么精练的一个字:“早!”在我看来,这,才是原汁原味地地道道的中文。
  
  到处使用后缀“们”,也是现代中文过于迎合外国语法的例子。从前的中文里,“们”的使用是很有限的。老舍和他同时代作家的作品中,就很少使用这个字。“人们”显得很累赘,使用“人家”或“人”再加上一个“都”字,在我看来是更加地道的中文表达方式。
  
  或许这是一个“代沟”带来的问题,因为语言总是在不断演进的,而我这辈的人看到变化总会怅然若失。就像我经常看到英国的年轻人不正确使用“whether/if”,“might/may”和“will/shall”一样。我们无法阻止变化的发生,但我们应该让后辈知道,语言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我的学生在我说“结账”的时候,总是会纠正我应该说“买单”。但他们并不知道,我其实并不是学究,只是想坚持说一种我认为无论从视觉和听觉上都非常美丽的语言
  
  我的“必读书单”
  
  是的,中文是那样美丽的一门语言,无论是字型结构还是发音。我对中国书法作品百看不厌,听到漂亮的普通话总是满心舒畅。而我尤其喜爱的,是略带南方口音的普通话,它像法语一样,特别适合唱歌和吟诗。
  
  因此,我想跟中国的读者分享自己四十余年的中国文化研究中,认为永远值得一读的典籍,特别希望中国的年轻人把它们加入自己的必读书单。
  
  哲学方面:《道德经》、《庄子·内篇》、《论语》、《孟子·告子》。其中《道德经》、《庄子》和《论语》应该是必读的书目。这些作品文风各异,但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具有一种语言学上的美感,而道家的典籍尤为诗意。
  
  史学方面: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既是史学作品也是文学作品,叙事极为引人入胜。特别是其中的《项羽本纪》、《魏公子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商君列传》、《伍子胥列传》、《刺客列传》。这是因为,《史记》中英雄人物的品格是中国文化的人格支柱。今天还有多少人知道,“知己”一说是来源于《史记》中愿为知交的主人而献身的豫让?
  
  儒学方面:张载《正蒙》、王夫之《张子正蒙注》、朱熹《大学章句》。这几本书读起来比较累,但是对于了解儒学的演进非常有帮助。
  
  小说:《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
  
  (作者为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巴黎第七大学荣休教授,现为复旦大学英语系外籍教授。)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