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对知识的追求改变了命运

对知识的追求改变了命运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1-26

        崔国文是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眼下正忙着开学。
  
  当年52名改革开放后首批赴美访问学者中,崔国文是最年轻的一位,今年也63岁了,仍在紧张工作,这是该批学者的常态。他说:“我在清华讲课,也到各地讲课。在教学中感受社会对我们需求的快乐。”
  
  读书是他的另一大快乐。“我一直保持着青年时期读书的热情,只要有空,每天都要看几个小时书,最好是新书,要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崔国文说。
  
  机遇永远向着有备者招手
  
  在当年那个52人的团队里,崔国文是唯一没有接受完整大学教育的人。他在1965年从上海考入清华大学,只上了一年课就遇到了“文革”,因此无法继续他的大学生活。
  
  崔国文回到上海,在家中等待复课几乎两年。就在这两年中,尽管“读书无用”论流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他却将大学的课程都自学了一遍,而且刻苦学习英语。回顾这段经历,崔国文说:“当时就觉得知识是有用的,不能把时间白白耽误。”
  
  “文革”后期,崔国文回到学校留校任教,由于自学充实了自己,他站到清华的讲台上,充满了信心。不仅如此,知识还将崔国文推向了科研第一线。因为从事的是特种陶瓷材料研究,他于“文革”后期参加了研制新能源灯的工作,北京街头的新一代路灯——高压钠灯在崔国文参加的小组中诞生,这种灯的核心部件——灯管就是特种陶瓷做成的。
  
  理论知识加上科研实践,崔国文不断在向前走。正在这时,高考恢复了,崔国文给踏进清华园的77级大学生讲课。紧接着邓小平作出恢复大规模派遣留学生的重大决策,崔国文报名参加了出国留学公开选拔考试。“清华大学考场就设在主楼后大厅,参加考试的人黑压压一大片,都是一时之俊。”崔国文说。
  
  在这场考试中,崔国文脱颖而出,他觉得考试难度不算很大,尤其是英语口试,他的成绩相当不错。在这个时候,他从内心深深地感谢自己在艰难的日子里对知识的信赖和追求。
  
  知识充实了崔国文,知识也改变了他的命运。这年,他32岁,踏上飞赴美国留学的飞机,他打心底里为未来欢呼。他要去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指导教授是特种陶瓷领域的大师。
  
  在机场送别的的妻子和刚刚3岁的儿子,使崔国文眷恋不舍,他慈爱地盯着儿子,实在看不够。这一去就是两年不能相见,然而挥手再挥手,崔国文和同伴们一起飞往了美国。为了追赶世界先进科技水平,他们肩负着众望。
  
  为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而来
  
  飞机先至巴黎,再至纽约,后至华盛顿,数十小时的路程,大家基本上没怎么休息。崔国文回忆:“虽然很累,但我们精神状态很不错。我们终于来了,我们每个人都代表着中国。这是大家共同的想法。”
  
  “到达华盛顿机场,已是半夜,我看到高速路上奔驰的汽车一路开去,哗,一片红红的尾灯,非常壮观,以前从来没见过。”这是崔国文来到美国的第一个震撼:“竟然有那么多汽车!”
  
  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两年对崔国文的一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来到久已仰慕的大师身边,那里的科研设备和科研水平使崔国文大为震撼。“比如,我所从事的材料科学领域,他们所用的高倍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当时国内几乎没有。而且,美国大学基础性的理论研究比我们深入得多,我们仍然停留在工业应用研究阶段。而旨在弄清‘为什么’的基础理论研究正是创新的基础所在……”
  
  受到震撼的崔国文感到,除了奋力学习别无选择。在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学习期间,崔国文不仅用好每一个工作日,就连绝大部分节假日都在实验室内度过。他不觉得累,只觉得时光太快,“就是觉得家书传递太慢,20多天才有一个来回。”崔国文说。
  
  这批留学生的物质生活不宽裕。两年间崔国文只给北京的家中打过一个电话,还是在即将回国的时候,来到美籍友人的家中,在主人盛情之下拿起话筒,告诉家人回国的行程。而且,在美国期间,他只在一个假期中,应邀到美国友好人士韩丁的亲戚家中度过了3天。对美国辽阔土地的五彩缤纷,还是他以后去美国的时候逐渐加深认识的。
  
  如今31年过去,我们问崔国文教授:“现在回过头看,两年的留学经历是否实现了踏出国门时定下的目标?”
  
  “实现了!”崔国文很肯定地说。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