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美国 >> 美国留学热点普通标题 >> 创新,一个地热学家的毕生追求

创新,一个地热学家的毕生追求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2-16

 
  学语言相当有天分
  沈显杰是上海人,毕业于百年名校光明中学,在今天的光明中学“校友风采”中有他的专页。
  沈显杰和杨淑贞的姻缘已逾半个世纪。1954年,新中国选拔公派赴苏留学生,来自北京的杨淑贞和来自上海的沈显杰双双入选,于1955年来到苏联第聂伯彼得洛夫斯克矿业学院(现乌克兰境内)地质系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专业学习。沈显杰和杨淑贞常在一起学习俄文和专业课,后来结为夫妻相伴到老。
  杨淑贞回忆说,沈显杰学的是地质专业,却特别喜欢学语言,有相当的天分。“老沈那时和我开玩笑说,我真是报错了专业,要是去学外语,十门八门都不在话下。”为了学语言,他们常常主动找苏联人交流,多看苏联电影。因为俄语说得好,沈显杰作为中国留学生代表在苏联国庆40周年时在市广播电台致贺词。
  1960年,沈显杰和杨淑贞以5年全优成绩毕业,两人一起拿着代表优秀的红皮证书被分配到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并在那里工作了一生。
  “文革”期间,科研停顿了,出于对学语言的爱好,凭着中学打下的底子,沈显杰开始自学英语。因为收听英文广播练听力,沈显杰曾被别人举报“偷听敌台”。
  1978年秋,国家选派访美学者的考试开始。“起初一切都是保密的,大家只知道要考英文,而不知道为什么考。”沈显杰通过考试以后才知道要去美国,是中科院当批被录取的10人之一。“但具体什么时候走,走多久,我们一无所知。”杨淑贞说。
  1978年12月下旬,所里安排杨淑贞赴广州从化温泉考察地热。“刚到广州,所里的电报就追了过来,说老沈马上就要出发,让我速归。我拿着电报找广州机场,临时挤上了去北京参加陶铸追悼会的专机才赶回来。”杨淑贞回忆说,两天后,沈显杰出发赴美,家里留下一个16岁马上要参加高考的儿子和10岁的女儿。“不过这也正常,我们搞地质的,说走就走,出差是常事,只是没想到他一走两年这么漫长。”
  在美期间勤奋学习
  为了接待记者的来访,杨淑贞准备资料时无意中发现了丈夫生前写的一份个人小结。在这份20页的珍贵手稿中,除了记载他个人著述和研究成果,还提到了一些当年在美国的学习经历。
  从字迹工整的手稿中,我们得知,沈显杰1979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Lamont研究所研修海洋地球物理,跟随M.Langeeth教授主攻海洋热流测量的仪器、装备和研究方法以及对西南太平洋地区的热流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第二年,他转到加州美国地质调查所研修,加强了实验和应用地热学研究。
  沈显杰随Lamont研究所的地球物理考察船到危地马拉海盆进行海洋热流测量,对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地热区、盖瑟斯地热发电站和加州南部帝国谷高温地热区进行了专题调研。因为研修成就突出,1980年,他参加了美国地热能委员会在盐湖城举行的年会。
  杨淑贞说,当时国内在地热应用上已有一些基础,但在大地热流测量领域尚是空白,沈显杰赴美主要是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沈显杰曾告诉她,国内外差距最大的当数计算机在模拟制图等领域内的应用。出国前完全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沈显杰,到了主要靠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的环境里工作,困难可想而知。沈显杰以加紧学习来弥补不足。在写给妻子的信中,沈显杰曾提到这一点。
  留学美国,对沈显杰个人及中国地热事业的发展都颇具意义。回国后,沈显杰组织建立了国内第一个项目齐全、设备先进的地热实验室,引进了实验地热学的相关知识体系。上世纪80年代初,沈显杰接手第一个横向合作项目——西藏羊八井高温地热田发电热水资源的初步评价项目,完成了该地区地热资源潜力的科学评估,这一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二等奖。沈显杰自己评价说,当年在美国的实验室里以及野外综合学习研修,“对国内地热开发利用以及西藏羊八井高温地热田的项目进展大有裨益。”
  沈显杰的人生格言是:“学无止境,贵在创新。”从1980年底归国后的10余年中,沈显杰先后赴西藏12次,集中开展青藏地热研究,学术成果获国内外同行广泛赞誉。
  热爱事业和家庭的科学家
  在妻子眼中,沈显杰是个地道的科学家,不图名利,工作和生活态度都极其认真,还很顾家。“不说别的,老沈连家里的照片都分册编好,在书脊上注有说明,不想今天倒方便了我们来回忆他。”杨淑贞翻着几大本相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有过留苏经历了,沈显杰对于留学生活并不陌生。在美国,他自己做饭以节省费用,经常买最便宜的鸡肉吃。与当年在苏联学习不同的是,沈显杰这次有了家而且十分想家,和所有的父亲一样关心儿子的高考、关心妻子女儿的生活。
  沈显杰不愿用美国研究所的电话给妻子打国际长途,他几乎每个星期都写家信。从最初中美不通邮到后来通邮,差不多要半个月才能收到一封信。他担心信件遗失,就给每封信编上号,杨淑贞回信也编号。两年下来,往返信件摞起来有一尺多高。“他在美国可能感到孤单吧,每封信都写得很长,还会在信中和我讨论业务,我又顾家又忙工作,给他的回信倒是很简单。”杨淑贞笑着说。
  沈显杰给家里寄来了国内罕见的彩色胶卷,让妻子拍完后再寄到美国冲洗。第一次用当年在苏联买的老相机拍摄彩色胶卷,杨淑贞用上了黑白相机才用的“黄镜头”,结果沈显杰在美国洗出了一堆发黄的照片,闹出了小笑话。
  沈显杰对青年人充满热情,回国后不久就用课题费给地热实验室新添了计算机,这在中科院当属第一批,不管哪个导师的研究生都可以使用。他性格活跃,退休后当上了地质所合唱团的指挥。
  在归国后的岁月里,沈显杰完成国家自然基金课题3个,国家“七五”攻关课题1个,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5篇,有专著3部。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