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羊毛出在羊身上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12-25



这种“奖励点数”显然很合本地消费者的胃口。据民调公司Mintel International Inc所做的调查,将近一半的加拿大信用卡客户都表示,“奖励点数”是他们使用信用卡消费的唯一原因;而参与了各样“奖励点数”的总人次更高达1.14亿,是本国总人口的三倍多。

一位本地普通的消费者费诗曼(Lynda Fishman)女士表示,自己拥有三张常用的信用卡,和一张Air Miles卡。自己每次看着信用卡奖励点数的增长都“十分兴奋”,盘算着何时又可以和家人免费乘坐飞机旅游一次,或者又能换点什么平时自己舍不得购买的奢侈品。

在长期使用信用卡的生活中,费诗曼女士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例如,她会选在Shoppers Drug Mart的优惠期、即购物附赠20倍点数的时候去消费,这样她能积攒的点数就更多了。

一家人所累积的消费力是十分惊人的。费诗曼女士表示,自己已经为全家五口人积攒了免费去佛罗里达旅游一个星期的点数;同时,自己每过几个月还能用在Shoppers Drug Mart积累的点数兑换一瓶价值150元的香水。

对于消费者来说,日常购物乃生活必需,使用信用卡、借记卡、现金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各类的“奖励点数”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不攒白不攒。不过,大多数消费者没有考虑到的是,天下没有不要钱的午餐,“奖励点数”也从来都不是免费的。

揭开“奖励点数”的猫腻

要揭开“奖励点数”的猫腻,必须先看看信用卡公司是怎么赚钱的。一般来说,信用卡赚钱的对象有两个:一个是消费者,没有按时付款的顾客,需要支付利率相当高的利息;还有一个是店家,顾客每次从商家买东西,商家都要按一定的百分比付给信用卡公司购买额的相应转账费。很多华人商店和超市不收信用卡,其实就是想省这个费用。对于信用卡公司来说,来自商家的收入比较稳定,也是主要的赚钱方式。

在信用卡业务中,信用卡公司、商家、消费者这样一个三角关系中,信用卡公司无疑是最大的赢家,无论是消费者和商家,都要给他们交钱。令商家不满的是,信用卡公司不仅决定了向收消费者的利率、也控制着向商家收的信用卡转账费率。这个费率不低,大约占了交易额的2%至3%左右,比借记卡高出很多(后者每次12分)。据本国零售商协会(Retail Council of Canada)估计,商家每年向信用卡公司支付的转账费,大约是45亿;平均到家庭单位,则大概是每个家庭400元。

信用卡公司用来招揽顾客的优惠手段大致有两种,一、降低贷款利率、或使用费;二、出台优厚的“奖励点数”制度。两者中,信用卡公司最喜欢第二种,因为它不仅不会给信用卡公司带来直接的损失;而且还能令使用现金和借记卡的消费者转用信用卡,从而扩大信用卡市场份额。

本国零售商协会的主席Diane Brisebois则表示,信用卡公司“奖励点数”的成本统统都由零售商承担的。尽管信用卡公司会争辩说,他们会在其他费用上给商家“优惠”,填补他们这方面的损失,但是根本入不敷出。对商家来说,无权控制信用卡转账费率的简直让他们成为待宰的“肥羊”。零售商协会当然想参与控制用卡转账费率,但是这个是信用卡公司的经济命脉,怎能拱手相让?

别看消费者用点数换商品的时候,售货员笑脸盈盈,其实“奖励点数”最令众商家、特别是小型商户,例如加油站里面的小卖店叫苦不迭。本地一家Esso加油站的店主Jim Stonley表示,小型商户的利润本来就薄,而经过“奖励点数”的刺激,不少原先使用现金的客户都改成了使用信用卡,令自己的利润更少。不过,自己还不能拒绝使用信用卡,因为这样只会把顾客赶走。

不过,精明的商家显然不会把损失自己吞下去。在利润减少的情况下,商户会通过加价的办法转嫁给消费者。最终,无论是商家向信用卡公司缴纳的转账费,还是“奖励点数”的成本,统统都会回到消费者的身上;而如果使用信用卡和“奖励点数”项目的消费者越多,则意味着商户的加价幅度就会越大。

对于众多消费者来说,加价后受伤害最大的还是使用现金、得不到“奖励点数”的人士。久而久之,越来越多先前使用现金的消费者都会改用信用卡,获得“奖励点数”。于是,商家只好不断加价……最终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在这个过程中,吃亏的是消费者;他们所恶的,自然也是“贪得无厌”的商家;而笑得最开心的,怕就是信用卡公司了。

  来源:

有问必答